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简介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0:51:03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机构名称:       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 成立时间:      1984年7月21日 机构性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水利部直属事业单位。水利部是泥沙中心的中国政府执行机构。 背景: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2届大会决议(1983)及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签署的协定,于1984年7月在北京正式成立。为进一步加强泥沙中心的作用,2005年11月水利部代表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续签了关于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的协议,重申了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的宗旨和任务,明确了泥沙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系,提升了泥沙中心在国际泥沙研究领域的领导地位。 宗旨:促进世界各国在地表侵蚀与河流泥沙领域的科学研究、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 培训专门人才,为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防治土壤侵蚀、保护生态环境等提供技术咨询。 基本任务: (一)促进泥沙科学研究(包括泥沙运动理论、河流/水库/海岸泥沙、工程泥沙、侵蚀与水土保持、泥沙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等);(二)提供技术咨询,并为世界各国专家交流研究成果和科技信息创造条件;(三)承担“国际泥沙项目”秘书处工作,主持和协调与泥沙、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水环境和生态等有关项目的实施;(四)协调国际合作研究活动,并成立相关的实验和研究基地,为其他国家的专家进行实验和野外工作提供设施;(五)组织专题性国际培训班、学术会议或研讨会以及学术考察与讲学活动。与此相应,泥沙中心还将:承担“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常设秘书处、“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秘书处工作;钱宁泥沙科学技术奖基金会; 出版英文期刊《国际泥沙研究》、编辑出版水利部的《中国河流泥沙公报》,及其他有关出版物。 组织机构:实行主任负责制。根据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议,中心设国际顾问委员会,由中国政府代表、教科文组织代表和世界著名泥沙专家组成。中心内设秘书处、研究培训处、国际交流信息处,及荆江水文测验试验基地、杭州河口海岸试验基地和珠江研究基地、以及钱宁泥沙科学技术奖基金会、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常设秘书处、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秘书处和教科文组织国际泥沙计划技术秘书处。 业绩成果: 泥沙中心成立23年来,在中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领导与支持下,紧紧围绕其宗旨,在积极开展研究、培训与信息交流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国际方面,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发计划署、粮农组织、世界气象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11个国际组织,以及美国、荷兰、德国、日本、加拿大、巴西、苏丹、巴基斯坦、伊朗、泰国、尼泊尔、印度、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开展了有效的双边、多边合作研究、培训与交流。其中,举办各类国际和地区性培训班43期,培训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学员600多名;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委托的研究与咨询项目100多项;主办、协办国际和地区性学术会议84次,参加会议学者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超过8000人次;泥沙中心还组织国内学者400多人次赴30多个国家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和技术考察;选派与支助国内技术骨干30多人次赴国外进修和培训;聘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36人次来华讲学和技术咨询;接待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外宾来访达1500多人次。2004年成立了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吸收了4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学者成为该会会员。同时,还编辑出版英文杂志“国际泥沙研究”。国内方面,协助组织并积极参与长江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与黄河治理及其水沙变化研究,承担多项国内攻关和重点研究项目的任务;组织“全国泥沙信息网“的交流活动;编辑出版水利部的《中国河流泥沙公报》,以及其他中、英文出版物等共65类数千万字;在中心设立的“钱宁泥沙科学技术奖”已开展了七届评选颁奖活动。泥沙中心为促进泥沙领域的科学进步和国际交流做出了贡献,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内的一个名副其实并充满活力的国际中心。教科文组织科学副助理总干事纳吉和几任驻华代表都曾指出,泥沙中心是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功合作的一个典范。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