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工作的通知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0:46:01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关于2006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06]33号)和《关于做好二○○六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报名工作的通知》(学位中心[2006]34号)有关规定,现就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招生单位  2006年承担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高等学校共29所。具体名单见附件1。  二、报考条件  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2年以上教学工作,教学水平较高,并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在职教师;或者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省、地、市级职教教研室(研究所)从事3年以上教研工作的研究人员。考生报考要求的工作年限计算截止期为2006年7月31日。  考生报考前须与学校或学校主管签订培养协议,约定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的最低服务期限以及违约责任。  三、报名程序和时间  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考生在规定的网上报名时间内,登录有关省级主管部门指定网站,按照要求填写、提交报名信息,然后在规定的现场确认时间内,到指定地点缴纳报名费、照相、确认报名信息。  网上报名时间为7月中、下旬。各省网上报名的具体时间和网址,将于7月初公布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网站,网址:http://www.cdgdc.edu.cn/zz05.html。  现场确认时间原则上为7月27日至31日。省级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情况具体安排,并在网上报名阶段告知考生。  考生既可在招生单位所在地指定地点报名考试,也可在工作单位所在地指定地点报名考试。如招生单位有特殊要求,应按招生单位指定的地点报名考试。  四、资格审查  招生单位在录取前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查。  考生填写《2006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可在招生单位获取或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网站下载,网址:http://www.cdgdc.edu.cn/scb.zip),贴近期二吋免冠照片1张,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在照片上加盖公章,并对所填写的内容进行审查确认,填写推荐意见。考生将资格审查表、相关学历、学位证书等材料一并交招生单位研究生院(处、部)进行资格审查。  五、考试科目、方式及时间  考试科目为政治理论、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raduateCandidateTest,以下简称"GCT")、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共计4门。  政治理论由各招生单位单独组织,时间自行安排。  "GCT"由全国统一组织,时间为10月22日8:30-11:30。"GCT"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语(语种为英语、俄语、德语和日语)运用能力测试。试卷满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GCT"命题依据《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2005年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专业课、专业基础课考试由各省级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组织,时间为10月22日14:30-17:30。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一张试卷,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试题以覆盖一级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主,满分150分。招生单位须在考试前尽早通知考生应试科目,并于7月10日前在本校网站公布考试大纲、辅导资料等有关信息。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如建筑学、艺术学等,其专业课、专业基础课考试时间大于3小时的或非笔试方式答题的,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考试,并将考试形式、时间和地点,通知相关考生。  六、工作要求  1.各省职教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组织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与本地区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快培养中职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密切结合起来,纳入职教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加大统筹力度。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通过转发《通知》、上网公布等多种形式,及时将考试信息传达到市(地)、县职教管理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各地要完善相关政策,逐步建立政府、学校和教师分担经费的机制,不断提高高学历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努力营造广大教师积极报考的良好氛围。  2.各招生单位要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的联系,认真做好招生宣传、考前辅导、资格审查等工作。要根据《关于转发〈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学位办〔2001〕31号)精神,精心制订和完善培养方案,加强教学组织管理,努力办出质量和特色。要结合2006年考录情况,深入开展需求调研,将2007年拟招生计划于明年2月底前报专家指导小组秘书处。  3.中等职业学校要及时在校内公布招考信息,积极组织、推荐和支持教师报考。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落实相应经费,做好教学安排,为教师报考创造条件,解决教师在职学习的后顾之忧。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二○○六年六月十三日  附件1:  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单位、招生学科、专业及招生限额、序号、招生单位、招生人数、招生学科、专业 人数  1 北京师范大学 40 教育技术学 40  2 天津大学 140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20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20  计算机应用技术 50  教育经济与管理 50  3 河北师范大学 60 职业技术教育学 30  人文地理学 30  4 山西大学 60 计算机应用技术 30  企业管理 30  5 东北财经大学 110 会计学 40  金融学 20  旅游管理 30  国际贸易学 20  6 哈尔滨商业大学 70 产业经济学 15  企业管理 25  旅游管理 15  会计学 15  7 同济大学 70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20  结构工程 15  信号与信息处理 15  职业技术教育学 20  8 华东师范大学 110 职业技术教育学 35  国际贸易学 20  旅游管理 20  计算机应用技术 20  教育技术学 15  9 浙江工业大学 110 管理科学与工程 30  机械电子工程 30  计算机应用技术 30  教育技术学 20  10 浙江师范大学 100 企业管理 30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20  职业技术教育学 30  美术学 20  11 厦门大学 110 财政学 20  政治经济学 15  旅游管理 20  计算机应用技术 15  金融学 20  教育经济与管理 20  12 福建师范大学 45 教育经济与管理 15  职业技术教育学 10  计算机应用技术 20  13 江西农业大学 60 计算机应用技术 25  机械设计及理论 15  教育经济与管理 20  14 中国海洋大学 110 企业管理 30  计算机应用技术 20  管理科学与工程 20  国民经济学 20  旅游管理 20  15 华中科技大学 75 计算机应用技术 20  机械电子工程 20  金融学 15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20  16 湖北工业大学 90 计算机应用技术 20  设计艺术学 20  职业技术教育学 20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15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15  17 湖南农业大学 60 企业管理 20  职业技术教育学 40  18 湖南师范大学 90 设计艺术学 25  电路与系统 20  职业技术教育学 10  教育经济与管理 10  旅游管理 25  19 电子科技大学 80 计算机应用技术 20  行政管理 50  机械电子工程 10  20 四川农业大学 25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5  农业经济管理 5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5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5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5  21 重庆师范大学 100 课程与教学论 20  旅游管理 20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20  教育经济与管理 20  管理科学与工程 20  22 贵州大学 65 计算机应用技术 13  企业管理 25  机械电子工程 15  通信与信息系统 12  23 云南大学 100 旅游管理 20  计算机应用技术 25  企业管理 25  教育技术学 15  通信与信息系统 15  24 西安交通大学 40 职业技术教育学 40  25 西北师范大学 80 计算机应用技术 20  旅游管理 20  教育技术学 20  电路与系统 20  26 新疆农业大学 50 农业经济管理 20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10  职业技术教育学 20  27 扬州大学 100 旅游管理 20  食品科学 20  会计学 20  国际贸易学 15  设计艺术学 10  职业技术教育学 15  28 山东理工大学 110 机械电子工程 30  车辆工程 20  计算机应用技术 20  管理科学与工程 20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20  29 吉林农业大学 60 食品科学 20  农业经济管理 20  职业技术教育学 20  合计 2320 2320  附件2:  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  硕士学位招生单位联系方式  序号 招生单位 责任部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1 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 焦梦周 010-58806414  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董玉兰 010-58802869  2 天津大学 研究生院 任菊弛 022-27406933  职业教育学院 朱红春 022-27401028  3 河北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 李怀根 0311-86692654  职业技术学院 邵力 0311-86267005  4 山西大学 研究生院 王通武 0351-7018299  成人教育学院 贺力 0351-7329443  5 东北财经大学 职业技术学院 卢喜辉 0411-846873680411-84758688  邢天才 0411-84671199  6 哈尔滨商业大学 研究生处 刘晓辉 0451-84892040  职业教育学院 高忠兰 0451-84865207  7 同济大学 研究生院 林建一 021-65981601  职业教育学院 陈祝林 021-65983236  辛美娟 021-65980383  8 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 阮平章 021-62230051  9 浙江工业大学 研究生院 秦苗 0571-88320517  职业教育学院 陈永忠 0571-88320489  10 浙江师范大学 研究生处 王强 0579-2283026  职业教育学院 陈选能 0579-2421012  11 厦门大学 研究生院 曾凉凉 0592-2180887  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学院 王传金 0592-21862730592-21878100592-2184290  廖景峰  12 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生处 黎胜禄 0591-83465382  职业技术学院 赖建辉 0591-834565700591-8346451613959195766  13 江西农业大学 研究生处 彭齐东 0791-3813538  职业技术学院 宁飔 0791-3813567  14 中国海洋大学 研究生部 于静静 0532-82031605  职业技术学院 董效臣 0532-85901593  15 华中科技大学 研究生院 盛玲 027-87542752  16 湖北工业大学 研究生部 吴四德 027-88034021  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 李梦卿 027-88015308027-62102092  17 湖南农业大学 研究生处 周喜新 0731-4618111  职业教育学院 王浪 0731-4617040  18 湖南师范大学 研究生处 杜基军 0731-8872350  李晓玲  职业技术学院 佘利忠 0731-8872544  19 电子科技大学 研究生院 刘洪宇 028-83202313  职业技术学院 杨灏良 028-83202272  20 四川农业大学 研究生处 谯天敏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