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形势坚持创新积极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中央电教馆馆长陈志龙同志在2003年全国电教馆馆长会议上的报告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0:41:53 【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和各地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骨干教师培训;其次,要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应用的全员培训提供有力的支持服务。 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培训,同样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教育部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进行,需要得到师范、基础教育等部门政策、项目等方面的有力支持。中央电教馆和地方各级电教馆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主动争取,积极承担培训任务。国家要加快和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人员培训面广、量大,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完成这项宏大的任务。我们有开展这方面培训的优势和能力,能够为建立一个稳定的、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培训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4、切实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水平。研究是电教馆和学校信息化工作上层次、上水平的基础和前提。要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比较研究,坚持以应用研究为主,当前尤其要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我们决不能简单地将整合等同于计算机进课堂,也不完全等同于CAI、多媒体教学或网络教学。整合要有明确的目标,先进的理论指导,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和必要的信息技术环境。整合从深层次讲,涉及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教育媒体手段和方式方法的变化,教师角色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 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是电教馆的传统。中央电教馆和省级电教馆要紧紧围绕国家及各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中心工作,围绕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研究。中央电教馆和有条件的省市电教馆要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为国家和地方的教育宏观决策服务。 要善于凝聚各方面的研究力量,充分发挥系统内外专家的重要作用,努力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和实验报告。 5、加强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 设备配置的引导,提高设施设备的使用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信息技术和产品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二是软件资源支持和人员信息素养的提高能否跟得上。基于这两个因素,规划要长远,适度超前,留有发展余地;实施可分步进行。强调好用、实用,可扩充、可升级,一个时期内够用即可,而不要盲目攀比,过于超前,贪大求全,不好用,不实用,造成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要强化使用,物尽其用。宁可用坏,而不要放坏。不要成为摆设,仅供参观,而要让其充分显示实用价值,为提高广大师生信息素养和教育质量服务。 6、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广泛调动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中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新的形势下,要在系统内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加强资源开发和整合、人员培训、信息交流、课题研究和项目实施等工作的合作,树立系统整体形象,营造新的优势。要健全系统激励机制,做到优势互补,体现利益共享,实现共同发展,增强凝聚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完善制约机制,通过合同和共商后形成的办法、制度等多种方式来规范各自的行为。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建立一个有序、有效,既有激励,又有约束,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确保系统整体功能和优势能得以充分发挥,进而为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2002年主要工作回顾与2003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 2002年主要工作简要回顾 中央电教馆的主要工作情况: 1、完成了《中央电化教育馆事业发展规划》和《中央电化教育馆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制定工作。两个《规划》中关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等核心内容,在去年全国电教馆馆长会议上广泛征求了各地电教馆馆长的意见,并据此作了认真的修改和补充。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后,我们又根据十六大的精神,作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近期将出台并组织实施。 2、资源建设有了新的进展。(1)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直接指导下,与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共同开展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此项工作进展顺利,得到了部分省市电教馆的支持。(2)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按照基础教育新的课程标准,确定了一批重点选题,编制了《小学英语新课程教材培训》和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北京师大出版社三种版本的《国家新课程标准优秀课例》和《新课程学习方式培训系列》等教学示范和培训的资源。(3)在打造音像电子教材品牌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由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音像出版社编制出版的《初中地理教材(中国地理)》、《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专题片》VCD,在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组织的第四届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制品评奖活动中分别获得二等奖;《初中生物电视教材》、《初中语文电视教材》和《快快乐乐学英语(第一辑)》VCD,均获得三等奖。(4)经教育部批准,与北京腾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双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正在加快资源的开发和整合。(5)得到部分省市电教馆的支持,有偿获得了部分较好的资源使用权。(6)基本完成了馆藏资源数字化改造工作。 3、面向西部基础教育的项目设计和实施工作稳步进行。(1)根据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项目”和“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联合实施的总体要求,在科技司和港澳台办公室的直接指导下,较好地完成了项目一期工程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2个项目县近5000个教学示范点的建设,并完成了项目二期工程111个项目县近5000个教学示范点建设的前期各项工作;与科技司,港澳台办、李嘉诚基金会联合召开项目“资源建设规划论证会”,广泛听取项目单位管理人员、学校教师、教研人员和有关大学教育及农业技术专家的意见,进一步增强资源建设和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丰富节目,按时更新内容,提高资源的质量;组织了项目一期中期预评估和评估,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实施工作;印发了11期项目工作简报,并在中央电教馆网站开设了“西部项目”专栏,广泛宣传了项目实施工作,交流了经验和做法,表扬了先进,推动了项目实施工作;加强了项目调研、检查和管理工作,及时提供了技术支持服务。通过各方努力,项目一期工程的实施,已经收到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各项目单位的好评。(2)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直接指导下,与加拿大项目执行单位共同完成了加拿大国际发展署(CIDA)项目的调研、设计、论证工作,今年上半年将组织实施。(3)完成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的课程改革示范课开发、培训和经验交流的组织工作。(4)作为项目执行单位之一,协助基础教育司和贵州省教育厅完成了贵州省农村计算机网络信息站建设项目的设计和论证工作。(5)在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2年试点示范项目”的调研、论证、技术实验、数据分析、方案制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成为此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之一。 4、“十五”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全面展开。(1)召开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大会;完成了子课题方案审定和立项审批工作;组织了8个专项课题的培训、研讨与交流活动。(2)召开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利用世界优秀影片资源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实证性研究》开题大会,开展了有关学校的研讨与交流活动,以及电影与学科整合的资源开发、应用等工作。(3)完成了中央电教馆立项 课题的审定工作,并对课题研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检查和指导。(4)确定了深圳罗湖区和山东青州市为中央电教馆信息技术实验区,审定了实验区的实施方案,并按计划开展了实验区工作。 5、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的培训,按计划有序地进行。(1)拟定了《中央电教馆培训工作规划》、《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培训工作合作的方案》。(2)成功地举办了全国省、地市级电教馆馆长高级研修班。通过研修班,使馆长们进一步了解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内容,了解了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点和要求,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教馆的工作水平,增强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在各地电教馆、学校及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下,中央电教馆与教育部基础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成功地举办了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和第六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组织开展了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网络环境下优秀课例及教学设计方案评比活动。 过去的一年,在中央电教馆组织的全国性及区域性的课题研究、信息交流、人员培训、竞赛活动和项目实施等项工作中,绝大多数地方电教馆都很重视,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和联合国儿基会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工作中,内蒙古、陕西、重庆、四川和青海等电教馆组织协调工作认真,措施得力,初见成效,并为组织西部教育项目实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内蒙古电教馆勇于接受此项目一期中期预评估任务,通过预评估,教育部老领导和专家组对内蒙古的项目实施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中,湖南、湖北、广东、山东和江西等电教馆(信息中心)精心组织,加强管理和指导,形成了重视教育科学研究的氛围。在抓国家和地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示范校工作中,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下了功夫,取得了成绩。在第六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工作中,广东、天津、北京、广西、上海、江苏、湖北、山东、河北、重庆、陕西、四川和贵州等电教馆(信息中心)积极开展组织工作,认真遴选优秀作品参赛,分别获得大奖赛组织奖。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北京、广东、江西、陕西、广西、山东、湖南、湖北、河北等电教馆(信息中心)的组织工作都很出色,分别获得此项活动的组织奖。“朝阳行动计划”的实施,在陕西、山西、山东、四川、湖南、福建、安徽、河南、海南、辽宁、内蒙等地有了可喜的进展,湖北和江西等地已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过去的一年,各地电教馆紧紧围绕教育行政部门的中心工作,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发展教育技术事业,开拓进取,求真务实,许多工作有了明显的进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福建、吉林、上海、浙江等电教馆在基础教育资源及新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又有新的进展。山东、浙江、深圳等省市在推进网络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江苏省电教馆以自身的工作赢得了教育厅的支持,扩大了发展空间,增强了综合实力。山西、湖北、福建等电教馆注重抓典型,以点带面,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山西召开了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现场会,湖北召开了全省中小学KU波段资源应用现场会,福建召开了区域教育信息化观摩与研讨现场会。河南省电教馆加大了电教教材费的收、管、用的工作力度,加强了自身队伍建设和系统先进表彰工作。广东正式开通了省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并与企业共同创建了广东省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实践基地。甘肃、西藏等电教馆的工作,展现了新的面貌。 各地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由于我们深入各地调查研究、主动获取信息很不够,因此,上面提到的单位和工作成绩是不全面的,可以用挂一漏万来概括。 总之,过去的一年,在教育部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全国电教馆系统的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应当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问题与不足:一是电教馆系统整体功能和优势的发挥有进步,但尚无明显进展;二是教育资源尤其是基础教育新课程资源建设和服务的力度、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三是人员培训的系统性有待加强,规模有待扩大,工作体系有待健全。存在上述问题与不足,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央电教馆尚未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共同努力,力求用改革和创新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争取这几方面的工作都有进展。 (二)2003年主要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党和全国人民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