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周济部长在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0:40:07 【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业学校创造的经验,说穿了,就是把职业教育和职业中介结合起来,就是“一条龙”服务,像怀化万昌职业学校那样,既培养学生,又是一个职业中介公司,先找到“订单”,然后按照需求招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还有一段时间到工厂去实习。这个实习的时间,实际上是帮助学生学习技能,学习实际操作,是一个打工的预备期,而且还提供就业服务,比如到了深圳,住在哪里、吃在哪里,学校都提供服务。这样,就把职业中介、就业服务结合起来了。我看,这将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与此同时,职业学校要积极创立品牌,增强培养的学生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搞工业的和企业的非常重视品牌和品牌效应,讲究名牌。现在搞职业教育的也开始重视品牌效应了,比如,陕西就明确提出了五大品牌,现在已经有点名气了,如“米脂家政”、“蓝田厨师”、“杨凌农科”、“秦巴茶艺”和“渭北技工”。这五大品牌是省里直接在抓。四川也打了几个品牌,如“川建工”、“川厨师”、“川妹子”等。这种做法,从根本上讲,还是为了提高输出的劳动力的职业素质。对于企业家而言,他不一定在乎职工每个月工资是不是多几百块钱,更看重的是劳动力来源要比较好。职业学校帮他组织到比较稳定的掌握了一定技能的劳动力,而且这些劳动力还受过一定的思想教育,知根知底,他是欢迎的,甚至愿意多付点工资。所以,品牌战略不仅对职业学校发展有利,而且对企业的发展,对走新兴工业化道路,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按需求设置专业。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专业设置跟不上这种变化,培养的人势必难以就业。中等职业教育,既然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专业设置对准市场就是一个基本前提。否则,培养的人就难以实现就业,也谈不上为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服务。四川联合经济学校、青岛黄海职业学校的办学实践都体现了这一点,即学校专业设置必须灵活,必须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市场需要什么,学校就赶紧办什么专业。这是中等职业学校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确保办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按照订单培养的要求,创新办学机制 由于是订单培养,所以对于学生的技能要求就更高了,实践能力要求很强,而且进一步推动了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最近,媒体报道了浙江省总结的四种校企合作的模式,一是“依托企业、产教结合”的模式,二是“强强合作、优势互补”的模式,三是“依托区域优势,与企业群合作办学”,四是组建大型校企合作的职教集团。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及时拿到企业的订单,有利于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学生,效果很好。江苏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建设了50个农业类学校示范基地,变过去“教室里插秧、黑板上种田”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湖北襄樊机电工程学校同东风公司签订了培训合同,用5年的时间对近2万名由于东风与日产合作的失地农民进行培训,合格后,由东风公司优先录用。 市场经济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人才和劳动者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甚至千变万化的。按订单培养就要适应这种变化。职业、成人学校的办学机制必须灵活化、办学形式必须多样化。但是,相当多数的公办职业、成人学校都是从普通中小学转过来的,习惯于追求正规化、学历化,追求整齐划一。现在,办学的目标任务变了,办学机制也要跟着发生重大的变化,实现因“市”制宜、灵活办学。这次介绍经验的学校,民办学校更多一些,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观念、体制、机制的负担,从一开始就是与市场经济的需求相适应,从夹缝中成长起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实行“1+2”、“2+1”、“1+1+1”等灵活学制。 可以是学校+企业,可以是学校+实训基地,可以是农村+城市,也可以是西部+东部,最后一年主要搞实习、实训、实干。总之,要通过灵活学制把各方面的优质资源整合在一起,更好地为农民转移培训服务。如青岛黄海职业学校,实践“校校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与山西、安徽等11个省62所学校联合办学,仅2003年就招收52个县市的联办学生4627人。我们认为“1+2”、“2+1”都可以实践,因为东部的学校更贴近企业,而西部的学校有广大的生源,如果能够打破各种障碍,把他们组织起来,职业、成人教育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的作用就一定能够发挥得更好。还应该对“1+1+1”模式给予特别提倡,就是在西部学校学一年、在东部学校学一年、再到工厂里实习一年。通过这样一些方式,人才培养的效果就非常好。像北京市有35所学校面向西部对口招,“2+1”模式在校生3947人,“1+2”模式在校生699人,初中后全日制在校生1760人。效果非常好, 2.坚持学历教育和中短期培训并重。 学制的长短,取决于劳动力市场和职业资格的要求,就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而言,还要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要坚持突出短期培训、突出技能型培训,提高投入产出的效益。对于农民工今后的转岗和学历提高的要求,可以通过转移后培训和学分银行的办法来解决。河南省新县职业高中坚持“长班与短班结合、固定办与流动办结合”,农民受了益,学校也得到很好的发展。浙江省绍兴县通过“政府买单,企业订单,学校出单”,大力开展短期培训服务,一年来培训农民11275人次,90%以上的培训学员学到了一技之长。陕西省在今年春节期间,对返乡过年的外出务工人员开展“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的“三学”培训活动。 3.坚持转移前培训和转移后培训并重。 转移后培训的主要形式是夜校和周末学校。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可以办,普通学校可以办,社区和志愿者组织、行业和用工企业都可以办,不但要吸引农民工到学校来,而且要直接把学校办到工地、工厂去。成都建筑工程集团公司的夜校树立了成功的典型。再比如北京市将台路中学为在京农民提供“菜单式教学”,培训空调安装和楼宇自动化等操作人员,培训量达3000人。现在的成人教育已经严重变味了,有一句顺口溜“成人不成、电大不电、远程不远、网校不网”,都变成了落榜生的全日制教育,这个方向肯定是不对的。成人教育主要做什么?就应该是继续教育,在职的继续教育,现在的这个机会来了,要抓住机遇,推进改革和发展。 4.探索职业、成人教育的学分制改革。 学分制改革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实行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有利于把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衔接起来,有利于转移前培训和转移后培训连成一体,也有利于把文化补习、技能培训和城市文明教育结合起来,促进职业和成人学校办学机制的转变。关键是要抓住四个紧要环节,搞好制度设计。一是要设计好学分及其相关的质量标准。职业教育的“模块式”课程或培训项目,夜校和周末学校的课程,企业内部的培训,都可以折算成学分,积累到一定的学分,又可以折算成相应的证书和学历。二是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把学习和培训成绩及时存入“学分银行”,统一记入学习者在“学分银行”的“学习帐户”。三是与学分制相适应的招生和毕业制度,在招生注册、学籍管理、考试考核、学生转专业、转学校、毕业(结业)证书发放等有更大的灵活性,特别注意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要求。四是建立与学分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评估、认证和质量监控的机制。 (四)职业、成人学校办学体制的转变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依然是穷国办大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也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这次会议选择在四川召开,就是因为四川在办学体制和机制方面有了很多创新。 1.鼓励公办和民办共同参与,共同发展。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把民办教育、民办职业教育、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起来。我们原来思想不够解放,总觉得职业教育多是由政府投资。但是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教育投资是在不断快速增长,但与老百姓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的投资虽然还会不断增加,但还是不够,因为首先要保证的是农村义务教育,真正要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打好基础,也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对公办高等教育,也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投入。因此,职业教育这部分国家要投入,但是投入很多肯定有困难。怎么办,确实是个大问题。我觉得,到这里来学习,看到各地创造的很多先进经验,思想要进一步解放、观念要进一步转变。《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即将颁布,要进一步把职业和成人教育作为发展民办教育的优先领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旗帜鲜明地予以鼓励和支持,主动解决民办职业学校发展的困难,这不仅仅是促进民营资本为发展教育服务,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促进观念、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以就业为导向观念的牢固树立和落实。四川省明确提出,把民办职业教育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力军,这个新的思路,是一个可以真正解决问题的根本性改革。这次会上介绍的四川联合经济学校、湖南怀化万昌职业中专学校、青岛黄海职业技术学校都是民办学校。今后,对民办职业、成人学校的表彰奖励、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等,都要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在发展民办职业教育中,还要特别重视发挥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 2.加大公办职业、成人学校改革的步伐。 一些公办职业学校,如河南新县职业高中、开封电子科技学校,由于及时转变机制脱颖而出。但是,多数公办职业学校还是发展不快,跟不上形势要求。公办学校集中了大部分职业、成人教育资源,必须想办法把大多数公办职业学校都激活起来,核心是办学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在公办学校改革问题上,义务教育阶段要坚持政府办学为主,非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职业、成人学校,则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改革,特别是要深化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现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就业工作,势必会加大对就业培训的投入,但这些经费直接分配到公办学校来,恐怕不太可能,还要靠我们去争取。公办学校具有人才、规模、经验等方面的潜在优势,但要转变为现实的优势,还必须大力促进公办职业、成人学校解放思想、大胆改革。 3.充分利用城乡和东西部教育资源。 农村、西部学校的优势是了解本土本乡,教育成本低;城市、东部学校的优势是靠近就业市场,教育资源雄厚。合作的方式,一是继续搞好对口支援。2003年,教育部还确定了东部9省份向西部有关省份对口招生的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江苏与陕西、北京与内蒙古、福建和宁夏、天津和青海等省区的对口合作也有明显的进展。二是流出地和流入地结合。流入地同样要把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当成一件大事,这直接关系到当地的现代化建设,比如,浙江全省上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高度重视,这是因为不仅本省劳动力要转移,浙江也是外省劳动力流入的大省,这些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已经直接影响到浙江能否顺利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 4.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美国的社区学院,等等,都是各个国家创造的很好的经验,我们不可能照搬任何一个国家的做法也决不排斥任何一个国家的有益经验,但在探索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制中,可以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把各国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有机地融合到我们自己的改革与发展中。同时,还要看到,农村劳动力向境外提供劳务输出的市场也是很大的,比如建筑工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