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化教育馆2003年工作要点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0:39:53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2003年是全党全国人民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关键之年。中央电教馆 2003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实施《中央电化教育馆事业发展规划》,坚持教育创新,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资源建设和服务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项目实施为契机,努力发挥系统整体优势,加大资源建设、人员培训和项目实施工作的力度,为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增强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积极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1.紧密联系实际,组织全馆职工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施《中央电化教育馆事业发展规划》及《中央电化教育馆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团结各方面力量,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1月份召开全国电教馆馆长会议,群策群力,共谋发展;下半年召开全国电教馆馆长座谈会暨庆祝中央电教馆成立25周年大会,进一步总结交流经验,肯定成绩,表彰先进,研究电教馆今后的改革与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二、以教育资源建设为中心,增强核心竞争力  1.认真进行教育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和需求预测,做好教育资源建设的5年规划及年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2.着力加强馆资源中心建设,加大教育资源建设的力度。本年度基本形成覆盖基础教育现行教学大纲的教育教学资源,并继续提高资源开发的质量和适应性;开发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求的起始年级课程资源;与地方电教馆合作,针对不同版本和不同地区的教材特点,联合开发地方需要的课程资源;进一步开发适合西部地区中小学的教育资源,创造条件实现小学、中学教育资源的分别发送。  3.加强“天地网”结合的资源服务体系建设。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建设规范,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共同完成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的年度工作任务;与各地电教馆紧密合作,做好教育资源研究和开发的信息交流和服务工作,建设教育资源网上宣传和销售平台。  4.继续合作编制与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相配套的音像电子教材,完成12门学科新课程优秀课例和培训教材的编制;继续合作开发地方版音像电子教材。研究教材开发的技术标准,提高制作质量和工艺水平。  5.以评比和竞赛活动促进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交流。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第七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和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组织开展第三届中小学网络环境下优秀课例及教学设计方案评比活动。  6.继续推进“朝阳行动计划”,促进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  三、以项目实施为契机,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1.完成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项目”和“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10000个示范点的建设;以数字化资源应用为核心内容,启动县级项目管理人员培训和信息技术再培训试点工作;加强项目管理、总结和宣传,推动项目持续发展。  2.完成在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示范试点工程中所承担的任务,配合做好贵州省农村计算机网络信息站建设的试点工作。研究新情况,继续争取新项目。  3.做好与国家项目相互配套的国际合作项目。启动与加拿大国际发展署(CIDA)合作的中国西部基础教育发展项目,重点做好培训教材的编写及培训工作;完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的年度工作任务,开展中期审评,组织项目县小学生POWERPOINT作品评选活动。  4.在各项目实施中,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和完善项目的专用网站,提供规范、高效的支持服务,探索与各有关方面的网络协同工作。  5.上半年正式启动“教育部计算机捐赠工作办公室”的工作,建立激励机制,以捐赠推动西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示范点的教学应用,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四、以研究为基础,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水平  1. 做好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课题的研究工作,深入开展“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各专项课题的研究和交流工作;对各项课题的中期成果进行检查和审评;按照馆级课题管理办法,加强对馆立项课题的组织管理和检查指导工作。  2.组织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研究论文、教学课例和课件评优活动;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研,提出进一步发挥实验学校示范和辐射作用的意见;做好第三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审核确认工作,推动实验校工作的深入开展。  3.认真研究和总结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基地和“朝阳行动计划”参与学校的实验工作,组织交流和推广不同地区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加强教学应用的方案及模式。  4.做好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原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承担的国家级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研究工作;支持中小学专业委员会积极开展“中小学网络教育理论与实践”主题研究活动和举办主题年会等活动。  五、以素质提高为重点,着力开展电教系统人员培训工作  1.制定并实施馆培训工作规划,提出与各省级电教馆合作开展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培训实践活动中建设电教系统的培训工作体系。  2.继续开展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研修和提高为主要内容的、面向全国省、地(市)级电教馆馆长、业务骨干人员的培训。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则,于4月、7月、10月在不同地区分别举办馆长高级研修班、业务骨干人员培训班。  3.积极开发选题,选择多种媒体形式,选编有特色的系统性培训教材,逐步形成课程体系,扩大培训规模。  六、扩大《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以及馆属其他期刊的影响力,促进全系统电教期刊共同发展  1.办好《中国电化教育》杂志。遵照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思想,明确方针,抓好选题,丰富栏目,突出重点,增强特色,提高质量,扩大发行量,进一步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通过广告、发行及其它出版经营活动,全面提高竞争能力。  2.加强对《网络科技时代》、《信息技术教育》、《家电维修》等杂志的管理和业务指导,形成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  3.支持全国电教期刊专业委员会,开展“信息时代的教与学”论文评选活动和第二届全国电教产品知名品牌调查活动。  七、加强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提高为电教系统和中小学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1.加强馆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理论学习,努力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以适应新形势。针对各级各类人员不同特点,分别开展信息技术、法律知识、公文撰写、档案管理和外语等方面的培训。  2.聘用优秀人才,充实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以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修改完善考核制度,建立与职工岗位职责相关的量化考核指标;继续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制定职工奖励办法,坚持岗位、业绩与收入挂钩的原则,提高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人员的收入水平。  3.进行全馆范围的经费预测、计划、控制、核算;提高充分利用会计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和决策的能力;进一步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提高效益。  4.完成馆内网络建设,开发电子馆务系统,提高各部门工作的信息技术应用程度;继续按期编辑《信息交流》(馆内版和系统版)以及《西部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工作简报》,促进信息交流,加强工作宣传。  5.加强民主管理。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设立馆领导接待日,设置意见箱,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凝聚各方面力量,共谋改革和发展之大计。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