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督导团对辽宁等10省(自治区)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的意见 国教督[2004]7号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0:39:38 【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2003年11月,国家教育督导团组成五个检查组,分别对辽宁、吉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10省(自治区)的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以下简称体卫艺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检查组共抽查了44个县(市、区),实地考察了195所学校,并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下发调查问卷等形式,对10省(自治区)的学校体卫艺特别是食品卫生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现将此次督导检查情况公报如下: 一、各地学校体卫艺工作的基本状况及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对学校体卫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组织管理网络基本健全 这次督导检查的大多数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重视体卫艺工作,对体卫艺工作认识到位、组织管理到位,能够按照“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体卫艺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之一列入工作计划,并结合各地实际积极地开展工作,使体卫艺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 10省(自治区)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均建立了专门的体卫艺管理机构。河南省所有地(市)及辽宁、吉林、江苏、山东等省大多数地市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了体卫艺管理机构。省、市两级教研机构均配有专职或兼职体育、艺术教育教研人员。辽宁、河南等省许多地(市)、县成立了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部分省还成立了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组织。各中小学也建立了由分管校长任组长的体卫艺工作领导小组。基本形成了行政管理、教学研究和社会团体三方面及省、地(市、州)、县(市、区)、校四级的组织管理和教学研究网络,为学校体卫艺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机构与组织保障。 (二)学校体卫艺工作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这次接受督导检查的大多数地区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学校食堂与食品卫生管理规定》等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学校体卫艺工作的意见、发展规划、评估方案、实施细则、工作制度等。如山东、辽宁、四川等省分别制定了《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意见》,并以省政府名义转发实施;辽宁省印发了《学校卫生保健安全工作责任制度》、《辽宁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方案》、《辽宁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吉林省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吉林省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05年)》等;安徽省印发了《安徽省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05年)》;云南省印发了《云南省学校食品饮水卫生安全督查方案》;江苏省建立了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台帐和报告制度(即:对学校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事件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及时分析、及时上报)、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这些文件的制定、制度的推行推动了体卫艺管理工作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促进了各地体卫艺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学校体卫艺工作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本次受检查的10省(自治区)对体育、艺术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工作比较重视,把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体育、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作为开展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证,一是通过制定有关政策,保障体、音、美教师的数量和培训渠道。二是通过在职或脱产进修、定期举办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选、示范课、观摩课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体、音、美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如山东省通过定向培养、公开招聘、双向选择等形式引进体、音、美教师;河南省坚持每两年举办一次全省中小学体、音、美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每三年举办一次音、美教师基本功比赛,引导广大教师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目前,10省(自治区)乡中心校以上的学校基本配备了专(兼)职体、音、美教师,其中大多数学校配备有专职体、音、美教师,基本上满足了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教学的需要。 (四)学校体卫艺教育教学设施与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10省(自治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大了对体卫艺工作的投入,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使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教学环境、教学设施与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吉林省长春市每年平均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体育场馆建设、器材配备和各项体卫艺活动的开展。江苏省海门市近年来用于中小学体卫艺器材配备的投入达1880万元,该省的通州市从1996年起就建立了体卫艺的专项经费,仅2001-2002年用于改善卫生室设备的经费就达91万元,2002年以来用于食堂建设的经费就达1500万元。山东省淄博市1998—2003年间,学校新建体育馆9个、新建400米塑胶标准运动场12个(市教育局给每校补贴50万元),新建、扩建食堂餐厅112个。广西自治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逐年加大对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经费投入的基础上,还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体育、艺术教育场地、器材与设施以及学生食堂,仅南宁市近三年来投入学校体育基建经费就达2000多万元,目前广西自治区学校风雨操场(含室内活动室)共有2443个,比1990年增长260.3%;标准和非标准田径场各有245块和2816块,分别比1990年增长91.4%和67.32%。 (五)学校体育、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协调发展 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课开课率明显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0省(自治区)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体育、艺术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体育、音乐、美术课开课率和教学质量。吉林省将学校体育、音乐、美术开课工作纳入“普九”验收及教育目标管理责任书督导评估内容,促进了中小学体育、音乐、美术课的开课率,目前,全省中小学校体育课开课率达100%,音乐美术课开课率达98%。辽宁省岫岩县采取教师“走教”的办法保证农村小学开足开齐体育、音乐、美术课。本次被抽查的学校,都能按照国家的课程计划开齐和开足体育、音乐、美术课,教学时间基本得到保证。 课外文体活动蓬勃开展。10省(自治区)在坚持课堂教学作为体育、艺术教育主阵地的同时,还十分重视组织开展课外文体活动。河南省从1998年开始在全省中学开展“晨光”体育活动,并在新密、济源、孟州等县进行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辽宁省通过在中小学大力推行大课间活动,促进了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落实。吉林省结合地方和民族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全省80%以上的中小学校基本都建立了体育运动项目代表队、课外兴趣小组,基本做到了学生全体参与、分层次培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山东省除每三年举办一届全省中学生运动会外,自2001年开始每年举办以学校为单位参加的“学校杯”全省中学生运动会。四川省在全省开展了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活动,并通过四年一次大学生艺术节、三年一次中学生艺术节,促进了课外艺术活动的开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艺术活动,既调动了广大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培养了学生艺术修养、陶冶了道德情操,又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落实。 (六)学校卫生工作有了明显进步 10省(自治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学校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特别是经历了2003年上半年的“非典”后,普遍加强了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各项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措施正在得到落实。 学校食品卫生工作得到加强。河南省从去年开始启动了全省农村初中食堂改造工程,省教育厅每年投入1000万元,各市、县安排配套资金,计划用三年时间提高全省中小学食堂建设和管理水平。据不完全统计,该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各地用于农村初中食堂改造的资金达32813.4万元,其中政府投入5175.1万元,教育部门投入11623.3万元,社会投入16015万元。新建和改造食堂面积78.8万平方米。通过此工程的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食品卫生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四川省结合防控“非典”工作经验和甲肝等传染病流行的教训,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检查与整治工作,通过加大经费投入,改善硬件设施、建章立制,使学校卫生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江苏省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综合评估,对发生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和重大疫病流行事件的学校采取一票否决制;云南省于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举办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培训班,对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食品卫生主管领导、管理人员、食堂责任人或承包人进行培训;湖南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会议,省教育厅、卫生厅联合制定《湖南省学校食物中毒责任追究暂行规定》,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食品和饮水卫生安全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10省(自治区)被抽查的学校,均有专人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工作,食堂均按要求领取了卫生许可证,炊管人员基本能做到定期体检,多数食堂环境卫生较为整洁,基本能做到布局合理。部分学校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也得到了明显加强,如吉林、辽宁、安徽、山东等省建立了学生健康检查制度,部分被抽查的学校能做到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学生健康档案(卡片)较为完整、规范,基本做到了体检结果有统计、有分析。安徽省还专门制订了学生常规体检统一收费标准,为各地坚持开展学生常规体检提供了政策依据。吉林、辽宁、山东、江苏、云南等省健康教育形式多样(专题教育、班队活动、板报等),成绩显著。江苏省连续三年举办全省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竞赛活动,今年又举办了学校健康教育节,通过学校健康教育高层论坛、健康教育征文、健康教育成果展和评选学校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等多种形式,推动了学校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各地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在本次督导检查的卫生知识问卷调查中,吉林、辽宁省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平均达到87%,云南省受检查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平均80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10省(自治区)学校体卫艺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了显著的发展,但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相比,还不尽如人意,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今后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改进: (一) 要进一步加大学校卫生工作力度,确保各项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措施得到落实 本次检查发现,在学校体卫艺工作中,卫生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些地区和学校对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部分学校食堂设施简陋、没有按要求建立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管理不规范、炊管人员卫生知识欠缺、操作不符合卫生规范、安全保卫意识淡漠,特别是对承包食堂疏于管理,存在着较多的卫生安全隐患,如有一所被抽查的中学,食堂由四家人承包,一家只有一人有健康证,但全家参与服务。相当一部分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饮用水,学生喝生水、不洁水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学校宿舍、厕所等生活设施及管理方面存在着影响学生健康的因素,甚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有的学校一间宿舍里住50多名学生,女生宿舍没有围墙,离厕所较远,夜间无管理人员看管,有的学校学生宿舍电路老化,安装不符合要求,存在漏电、失火隐患,出现突发事件难以及时处理等。相当多的学校没有建立健康体检制度,或虽然定期组织学生体检,但对体检资料不分析,对发现的问题不采取干预措施;部分地区的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不落实,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包括预防艾滋病知识)较低,卫生习惯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农村地区学校许多教室采光照明及课桌椅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因此,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要切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精神和要求,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