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特色,更加主动地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各地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的需求,科学规划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布局;还要制定鼓励学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的政策措施,努力使各类学校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充分发展,为祖国、为人民作出各自的贡献。 第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健全提高质量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大力支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改革与建设,全面推进以导师负责制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大力气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在知识更新、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关键环节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学校各项工作要聚焦创新人才培养,统筹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大力加强教学科研能力建设。规划和启动新一轮教学评估工作,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推进高校学风建设。 第三,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加大高校科技创新组织、培育和协调力度,加强高校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积极推动高校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支持高校设立科技创新基金,鼓励开展自主科研。启动高校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实验室等创新基地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高校创新体系。深化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完善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区域布局,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和行业产业创新联盟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中长期重大专项,继续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全面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 第四,继续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竞争力。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全面实施“211工程”三期建设,启动“985工程”三期建设,支持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创建高水平大学步伐,努力使更多的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增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和人力资源强国服务的能力。 (五)积极发展成人继续教育,着力建设终身学习的支撑平台。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为成人继续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设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形成,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各级各类教育要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成人继续教育首先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以职业培训为重点大力发展成人继续教育。2009年,要重点抓好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广泛开展面向青年农民、乡镇企业职工、退役士兵、进城农民工和下岗轮岗职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服务。二是完成3000万人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6000万人次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任务,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农民技能培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继续促进企业行业职工教育发展。 第二,努力建设覆盖全民的终身教育支撑平台。按照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办好广播电视大学,完善自学考试制度,支持和引导各级各类教育面向全社会、实行更加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进一步总结经验、抓好试点、完善政策、理顺体制,科学设计和统筹规划教育体系和结构布局,充分发挥全社会教育文化科技资源的作用,形成开放立交的教育网络,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支撑平台,努力使人人享有终身学习的机会。 (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着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就是要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师,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第一,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深入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国务院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这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对于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要集中力量把这件好事办好,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大力加强政策落实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中央的决策和各项部署落实到位,及时研究解决实施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积极稳妥做好这项重点工作。 要把实施绩效工资与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开展统一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农村学校编制,强化学校岗位设置管理,严格教师资格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准入机制、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素质,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第二,继续探索和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2009年,国家将继续实施并扩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募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各地也要积极推进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争取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特设岗位达到20万人。完善和扩大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培养计划,努力探索教育硕士培养与特设岗位计划相结合的新机制。全面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行动计划。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选派城镇教师下乡支教。 第三,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特别是农村教师素质。要着力抓好三件事:一是抓教师培养。启动实施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计划,落实好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示范性举措,支持地方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二是抓教师培训。启动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巩固和发展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大规模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三是抓师德建设。贯彻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师德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的重要依据,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四,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以“特岗、特聘和特邀”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从企事业和社会招聘教师的工作力度。完善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全面落实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到生产第一线实践的要求。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规模。 第五,加大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启动实施新一轮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通过组织实施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等项目,做好吸引和培养一流的学术大师和学术带头人工作,努力形成“大师+优秀团队”的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格局。研究制定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继续加强引智基地建设和管理,深入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办好教育、办好学校,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平中小学校长和高校领导干部队伍。要按照依靠教育家办学的要求,积极推动校长选拔、任用、培养和管理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校长培训。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 (七)坚持促进教育公平,着力落实教育惠民政策。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和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事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2009年,要继续着力落实好以下几项教育惠民举措和重要政策: 第一,全力以赴做好2009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比2008年增加52万人。做好2009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使大批高素质人才能够及时进入社会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对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维护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带着满腔热情,千方百计地做好这项工作。 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部门“三定”方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职能进行了调整,明确了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会同教育部等部门拟定毕业生就业政策,负责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教育部负责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这是一项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和部署,积极应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教育部成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动教育系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久前还专门召开会议对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同时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广泛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实习实践和职业技能培训,从根本上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要尽快适应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需要,把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大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主动争取财政投入,完善和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并加强思想教育,大力引导和推动毕业生到农村、到基层、到部队、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第二,切实做好地震灾区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确保2009年秋季开学时大部分学生回到新建校舍学习生活,是中央对地震灾区学校恢复重建提出的明确要求。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切实落实《汶川地震学校灾后重建规划》,以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全面推进灾区学校灾后重建。在全面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的同时,继续实施地震重灾区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别资助政策。加大地震灾区教育对口支援组织协调工作力度,根据灾区教育系统恢复重建的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做好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为灾区学校恢复重建提供形式多样的支持和服务。 第三,全面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基本形成,覆盖了大中小学和各级职业院校,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要全面抓落实。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落实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对全国农村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加大对寄宿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力度,以及改善农村中小学学生营养状况和解决北方农村学校冬季取暖问题等项政策措施。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全面落实好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政策,以生源地信用贷款为重点扎实推进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扩大贷款覆盖面,完善和落实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第四,继续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在经费投入、项目安排、学校设置、招生就业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倾斜政策。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和落实好这些政策。办好西藏班、新疆高中班,办好高校民族班、预科班。继续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加强“双语”教师建设,加强民族文字教材建设。切实做好支援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区教育工作。 第五,继续实施高校阳光招生政策。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规范和细化信息公开内容,完善多渠道信息公开体系。做好高考命题、试卷的安全保密工作。有效防范和打击危害考试安全和录取公正的行为,综合治理高考移民和民办高校违规招生行为。加强研究生、成人高校招生管理和监督。 第六,继续规范办学行为和教育收费。继续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做好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严格执行高中招生“三限”政策。取消10项教育行政事业收费项目。规范教育收费行为,研究和制定幼儿教育收费政策。全面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深化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坚决制止乱收费。推行教育行风评议制度,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七,努力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和谐凝聚人心,和谐团结力量,和谐发展事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校园。首先要确保学生安全、让家长安心,“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主要负责同志要时刻把学生健康成长放在心上,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凡是涉及学生安全的问题,必须亲自抓、抓落实。要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大力加强安全教育,上好“开学安全第一课”,普遍开展安全演练活动,重点抓好学校校舍、公共卫生、冬季取暖、寄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