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部分地区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有关材料的通知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0:36:39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上海市教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实施六个专项计划,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努力促进毕业生就业。  一、实施教育卫生人才计划。组织实施“郊区镇校教师计划”,计划招聘1800名上海高校毕业生到郊区镇校任教。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本市新建5所三级甲等医院等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实施“医疗人才储备计划”。  二、实施就业项目拓展计划。2009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计划”的招募人数增加到1000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数增加到300人。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社区服务计划”。  三、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加大力度鼓励毕业学年在校生和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对本市高校学生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的技能培训,鉴定合格后,可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一定培训费补贴。其中,毕业学年在校学生参加中高层次职业培训的,给予50%培训费补贴;毕业后未就业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给予100%培训费补贴。  四、加大职业见习计划。进一步鼓励上海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见习,并将非上海生源毕业生也纳入职业见习对象。见习基地扩展到约3000家,见习规模扩大到约30000个岗位。将见习计划拓展到事业单位。适当延长见习时间,最长可延长到12个月。见习期间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当年上海最低工资标准60%的生活费补贴,同时鼓励各区县或单位再给予见习毕业生一定的生活补贴。  五、实施就业援助计划。对零就业家庭中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各高校和区县都必须对其加强就业援助,确保实现高校毕业生“只要对就业岗位不挑不拣,都能实现就业”的承诺。  六、实施引导升学计划。适度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的招生计划,努力满足高校毕业生继续学习深造的愿望。附件3:重庆市2009年八大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提出工作要求;市长王鸿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85%的工作目标;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召集市级有关部门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为确保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重庆市2009年拟采取以下八大措施:  一、投入2亿元解决毕业生就业难。未就业的毕业生可享受失业人员再就业全部扶持政策。投入1亿元,鼓励毕业生自主择业、组合创业和到基层创业,其小额担保贷款的贴息比例保证100%。  二、开展毕业生定向培训。由教育、劳动、人事部门联合相关院校、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展毕业生就业培训工作,针对电子、软件、化工、汽摩、装备制造等行业的用人单位需求,以提升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为重点开展毕业生定向就业培训。培训对象主要为年底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在培训半年后进行定向就业,由市财政提供培训经费补贴。预计到2009年底,将培训毕业生19000人。  三、推进见习实习基地建设。计划2009年建成市级见习实习基地60家,区县级100家,使接收毕业生规模达到5000人。同时,也将提高对就业见习实习基地的补贴标准。  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2009年,进一步做好“农村乡镇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计划”的实施工作,选派5070名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基层工作,比2008年增加了1000多个岗位。同时,将加强对农村基层人才的保障服务,保证下的去、留得住、用得好,并逐步加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具有两年以上乡镇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2009年,公务员招考中考录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70%,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比例不低于50%。  五、鼓励企业接收高校毕业生。将出台鼓励各类企业吸纳毕业生的优惠政策,计划对一次性接收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由政府提供财政补贴。同时实施国有大中型企业人才储备计划,即国有大中型企业向政府提供未来三年的人才储备计划,由市政府根据全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统筹下达2009年高校毕业生的招录计划。  六、鼓励临时聘用高校毕业生。鼓励高校和其他事业单位临时性聘用高校毕业生,由市财政每月提供补贴。其中,各普通高校按照本校教职员工总数的10%聘用本校毕业生。  七、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采取设立创业资金、建设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指导和培训等方式,为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提供平台,鼓励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带动一批大学生就业。力争自主创业毕业生达到毕业生总数的1‰,每年约150名毕业生成功创业,并带动1500名大学生就业。  八、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实施就业援助。进一步落实未就业毕业生的援助政策,毕业后6个月仍未就业的,可享受下岗失业人员的有关优惠政策。高校继续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进行“一对一”帮扶,为学生提供就业援助。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