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1月7日,国务院召开第45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要求,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研究确定了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参军入伍、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等七方面重要措施,并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已在“中国政府网”www.gov.cn全文发布)。 近期,各地积极行动,迅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办文件精神,以空前的力度出台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如辽宁、上海、福建、重庆等省市已经下发文件,在基层就业、定向培训、就业见习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有力政策措施。为便于各地参考、借鉴,现将《部分地区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等材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研究。要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与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尽快研究出台切合当地实际的政策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经验交流,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直属高校于2月27日下午5时前,将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办文件的政策措施以及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做法、经验报送我部,我们将以编发简报、组织媒体报道等方式予以宣传推广。 联 系 人:杨 琨 电子邮箱:yangkun@moe.edu.cn 电 话:010-66097835 附件:1.部分地区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2.上海市实施六个专项计划,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3.重庆市2009年八大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部办公厅二○○九年二月十七日附件1:部分地区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近日,有关地方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45次常务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促进2009届高校毕业生(以下简称“毕业生”)实现就业。 一、积极出台有力政策措施。上海市教委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下发文件,出台了包括六个就业专项计划在内的四方面政策,确保实现“只要对就业岗位不挑不拣,都能实现就业”的承诺;重庆市教委争取到2亿元经费,出台了毕业生定向培训、见习实习基地建设、鼓励企业接收毕业生等七项新政,确保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福建以省政府名义下发文件,推出基层人才补充计划、就业项目拓展计划、“十百千万”大学生创业计划等七大就业计划,力争实现今年毕业生就业率与去年基本持平。青岛市政府近日出台文件,从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见习培训、鼓励企业吸纳毕业生等方面推出多项举措,努力促进毕业生就业。辽宁、天津、江苏、浙江等省(市)以及西安、昆明等地也出台了有力措施,为2009届毕业生就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鼓励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福建今年积极实施“基层紧缺人才补充计划”,在正常招聘中小学教师基础上,增加1500个名额用于招聘应届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担任紧缺学科教师,招聘(招收)500名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充实到乡镇卫生院,招聘1000名农业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县乡两级农业推广机构,招募300名毕业生从事社区服务,今年将共向基层补充万余名紧缺人才。上海实施“郊区镇校教师计划”,计划招聘1800名毕业生到郊区镇校任教。西安市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设立“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基金”,对招录的毕业生实行安家费补贴和生活补贴,最高金额可达3万元。昆明从2009年开始每年招募一批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每人每年补贴1.5万元,服务期满经考核合格,原服务单位若有编制空缺,可择优直接聘用。青岛市财政出资500万元,从青岛籍毕业生中选拔700名到农村进行“三支一扶”服务,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市每个村(社区)至少有一名大学生的目标。 三、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沈阳开发出毕业生就业智能服务信息系统“就业指导专家系统”,通过媒体广泛采集招聘信息和就业相关资讯,为毕业生量身提供针对性强、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的招聘信息和就业资讯,预计该系统全年将发布面向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近100万个,信息覆盖全国80%大中城市及百强县,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成本,提高了就业效率。江苏省教育厅大力实施就业信息采集工程,重点推行“2009届毕业生百校联动就业活动计划”,对全省107所高校就业活动进行统一筹划,陆续举办402场分层次、分专业供需洽谈会;在各高校的教学楼、宿舍楼等显著位置专门安装了移动电视,24小时循环播放就业信息。上海将在二三月份举办毕业生就业系列活动,包括名企名校毕业生专场、城市重点工程建设专场、民办学校储备人才专场等各类招聘会,预计参会单位5000多家,可提供毕业生就业岗位3万多个。山西大力推广网上招聘活动,从3月开始,将天天举行招聘会;启动2009年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及省外院校毕业生网上招聘双周活动,招聘单位和毕业生可以通过“山西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进行直接交流。广西投入180万元,对毕业生网络求职平台“广西毕业生就业网”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的网络求职平台将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同时还将实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远程面试”。 四、积极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辽宁将在全省高校中建立创业教育示范校30所,由省财政投入创业教育专项资金。同时启动“万名大学生创业培训计划”,对实施大学生创业技能培训的机构予以补贴,并为创业者无偿提供产权和使用权归政府所有的房产、土地。福建开展大学生“十百千万”创业助力计划,在全省建立10个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扶持100个毕业生创业项目,为1000名优创业意向的毕业生提供系统的创业辅导,组织10000名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并设立大学生自主创业担保基金,为异地创业的毕业生申请贷款提供担保服务。上海设立“大学生创业投资接力基金”,首期投入5000万元,该项基金将像“接力棒”一样对优秀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扶持,帮助企业快速成长。浙江省政府投入1亿元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已审核批准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推广等项目1192个,受惠大学生近5000人。杭州市财政拨款设立创业资助资金,大学生创业项目申请无偿资助的金额,从原来的最高10万提高到20万元,且首期拨付比例从20%提高到70%;进入大学生创业园的企业,还将享受所在城区政府提供的两年50平米以内的免费住房,在大学生创业园之外租房创业的,也将得到纳税地财政给予的为期两年的房租补贴。西安市政府下发文件,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申请贷款,额度最高可达50万。青岛市财政拨专项资金1000万元,设立“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资金,各区(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不低于100万元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资金;还将拨付500万元,逐步构建市、区(市)、高校多位一体的创业孵化体系。 五、加大毕业生实习见习力度。上海今年将为毕业生安排3万个见习岗位,并将见习基地扩展到3000家企事业单位,适当延长见习时间,最长可延长12个月,见习期间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当年工资标准60%的生活费补贴。此外,还推出具有当地特点的毕业生“社区见习”计划和“世博人才专项培训计划”,通过政府购买和财政补贴等形式吸引一批毕业生参加。重庆2009年计划建成市级见习实习基地60家,区县级100家,使接收毕业生规模达到5000人。福建实施大学生就业见习计划,今年省、市两级示范性见习基地计划扩展到200家,高校见习基地扩展到500家,组织10000名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活动,每年在省属企事业单位、中央在闽单位和在榕非公有制企业中征集1000个见习岗位,组织毕业生开展就业见习活动。南京2009年将选定1200家单位和部门作为毕业生实习基地,确保1万名毕业生到岗实习,力争六成毕业生能够顺利留岗就业。青岛出资500万元扩建150个毕业生见习基地,进一步增加毕业生见习培训数量。 六、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江苏组建“就业指导专家团”,开展“走进百所高校、办好百场讲座、服务十万学生”的公益巡讲活动;深入实施就业指导“百千万”工程(走近百所高校、培训千名教师、覆盖万名大学生),开展培训和咨询指导工作。湖南举办了一系列就业指导教师业务培训和交流研讨,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帮助毕业生调适就业心态和期望值。南京邀请国内著名就业指导专家和南京地区企业高管,举办毕业生就业指导系列讲座,同时开展“专家牵手毕业生”活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急需就业的毕业生提供面对面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昆明对毕业生免费发放就业服务卡,凭就业卡可享受当地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的所有免费服务等。 七、对困难群体加强就业援助。辽宁把生活困难家庭、单亲家庭和零就业家庭中的失业大中专毕业生作为重点援助对象,按500元/人的标准,向贫困毕业生发放求职补助,按每人600元/月的标准提供见习补贴,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对家庭贫困的应届毕业生实行兜底安置,最终实现贫困生“零待业”的工作目标。山东通过专项培训、重点指导、优先推荐,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服务,组织实习实践等措施,加大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江西将重点开发一批公共社会服务岗位和公共事业服务岗位,安排困难家庭毕业生上岗。江苏出台文件,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将获得见习机会,就业见习期间还可获得一定的生活费补贴;零就业家庭凡有登记失业毕业生的,采取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措施优先确保其就业。重庆进一步落实未就业毕业生的援助政策,规定毕业后6个月仍未就业的毕业生可享受下岗失业人员的有关优惠政策,高校继续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进行“一对一”帮扶。 八、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福建实施引导本专科毕业生继续升学计划,面向全省产业发展急需的工科类本科专业和十大技能型紧缺人才的相关专业,2009年拟接收2万毕业生试行“双学位”和“双专业”教育,努力满足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愿望,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上海在2009年高校招生计划编制中,启动了就业率偏低专业的预警机制和退出机制,减少了18所高校20个专业的招生计划,努力推动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湖南积极指导各高校改进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解决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允许其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同时加强就业实习,要求所有高校学生在离校前都要参加实习实践活动。附件2:上海市实施六个专项计划,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明确表示:“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是就业,解决就业问题首先要促进大学生就业”。市长韩正、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副市长胡延照、沈晓明等市领导多次作出批示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各项政策措施,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教委领导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和座谈会,提出把“确保校园稳定和确保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稳定”作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破解的关键瓶颈之一。为加强统筹协调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上海市教委成立了由薛明扬主任为组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市教委还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机制,每两周汇总分析就业进展情况,及时排摸就业困难学校的专业,为及时采取措施提供依据。 为抓紧做好2009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