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系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计划的通报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0:36:12 【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2008年,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组织实施《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力度,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应用性强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并对部分返乡农民工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教育系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计划通报如下: 一、培训工作基本情况 1.据我部统计,2008年全国农民技术培训结业生4358.22万人(详见附件),其中教育行政部门和集体举办的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4241.07万人,其他部门和民办机构培训90.71万人,教育系统培训数占培训总数的97.31%,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着主要作用。2008年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技术培训780.58万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培训学员是农村成人。 有9个省(市)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数超过200万人。其中,云南502.56万人、河南457.39万人、江苏409.71万人、浙江349.92万人、山东332.55万人,四川、河北、贵州、重庆培训也都超过200万人。9省(市)共培训3077.40万人,占全国培训总量的70.61%。 有14个省(区、市)2008年培训人数比上年有新的增加,其中,江苏增加75.49万人,重庆增加39.77万人,四川增加39.34万人,浙江增加35.80万人,河南增加17.69万人,北京增加12.97万人,青海增加11.82万人,贵州、天津、上海、湖北、宁夏、甘肃和山东等省(区、市)也有所增加。 2008年全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数与上年相比,总数减少了312.13万人。有16个省(区、市)2008年培训人数比上年有所减少,其中培训人数减少超过20万人的有6个:广西、辽宁、广东、内蒙古、河北和黑龙江。 2.2008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358.22万人,占全国农村就业人员总数47640万人的9.15%。14个省(区、市)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新疆33.04%,天津31.42%,北京28.85%,云南23.97%,上海20.52%,重庆、江苏、青海、浙江、贵州、辽宁、山西等省(市)的培训率也都在10%以上。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率低于5%的省(区、市)有8个,其中宁夏3.82%,湖北3.15%,内蒙古2.66%,广东、江西、安徽、广西、湖南等省(区)的培训率低于2%。西藏未报统计数据。 3.全国13.78万所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机构)和37.49万个教学点(班)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08年全国县办学校有1599所,培训学员150.67万人,乡办学校19918所,培训学员2047.70万人,村办学校11.27万所,培训学员2042.69万人。乡、村两级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人数合计4090.39万人,占培训总量的93.85%,是农民培训的主要阵地,其作用不容忽视。 4.2008年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4358.22万人中,女性有2013.33万人,占46.20%,男性有2344.89万人,占53.80%。 二、积极实施“国家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围绕“国家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我部继续推动实施“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教育部2008年工作要点》和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都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加强“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努力实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6000万人的目标。 2008年6月,我部在江苏省常州市联合召开了“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培育新型农民”研讨会,会议通报了我部2007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的实施情况,总结交流了各地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经验和做法,研讨了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我部2008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2008年,我部以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名义表彰199个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为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提供了示范,促进了农村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11月,举办了“纪念中国农村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30周年论坛”,与会代表回顾了农村成人教育30年改革发展的历程,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新时期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2008年11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农民工就业带来的挑战,我部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动员和组织职成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组织返乡农民工就近培训,根据返乡农民工的学习特点,突出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三、各地主要做法和经验 2008年,各地教育系统积极实施《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落实政府培训规划。各地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分工。 各地政府加强统筹规划,教育行政部门与其他部门建立协调机制,统一指导农民培训工作开展。云南省政府成立农民工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政府各部门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原则,加强协调,各司其职,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其中农业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教育部门负责教育培训,劳动部门负责劳务输出,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积极参与。重庆市建立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政府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统筹力度,整合教育、农业、劳动、扶贫和移民等部门的资源、项目、资金,切实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河南省教育厅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政府七部门开展第三批职业教育强县创建活动,强化县(市、区)政府对职业教育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四川省加强统筹领导,整合教育、农业、科技、扶贫等部门培训资源,统筹“扶贫培训资金”和“财政培训资金”等项目资金,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2.加强基地建设,构建培训网络。 各地大力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以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为依托,着力加强基地建设,构建县、乡、村三级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北京市教委继续开展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评估工作,验收了23个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加强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和管理,加快互动式双向视频系统建设,发挥远程教育站点作用;投入资金在10个郊区县农业建设实用技术实训基地。河南省加强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建设,计划“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的基础能力建设,重点建设100所县级职教中心和100所省级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2008年30所基础能力好、培训工作突出的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江苏省创建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114个,市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近250个,省、市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已占全省乡镇总数的三分之一,包括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在内的农村成教中心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3万多期,推广农村科技致富示范项目200多个,培训农村致富骨干8万多人。 3.积极实践探索,创新培训模式。 各地努力探索实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积极招收“村官”和农村青年实施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培训办到田间地头,方便群众学习,课堂搬到生产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学员利用农闲、周末时间集中学习,真正做到了生产学习两不误,这种培养培训社会主义新农村“双带头人”和农村基层组织干部的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受到社会广泛好评。湖北省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系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教育厅制定了《湖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运用的实施意见》和《评估办法》,加强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资源的开发和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乡镇成人学校和农村中小学设立卫星信号接受点,让农民能够就近、低成本地接受培训。浙江省启动实施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既开展技能培训也实行文化课教学,学员经考核合格后,颁发中级技能证书和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使城乡居民既学到谋生技能又提高学历层次。广东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对于理论性的课程,采取讲座和短期培训等集中面授形式,对于种养技术、农药使用等实用性的培训,采用现场指导和课后回访等实地培训形式,对于普及性的培训,采用多媒体演示和网络远程教育等形式。重庆市大力推行“菜单式”自选培训,自主选择专业,开设半日班、晚班和周末班等班型,采用集中授课、分散实训和现场培训等方式,学员根据自身条件和时间,自主选择喜欢的培训类型。 4.结合当地特点,丰富培训内容。 各地结合区域资源优势,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有针对性开展培训,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农牧业是经济支柱产业,职业院校和乡镇成人学校把农业、畜牧业科技知识作为培训重点,对农牧民群众开展牛羊育肥、高产奶牛饲养、牲畜常见多发病治疗、家畜养殖、暖棚暖圈建设和棉花高密度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培训,解决了农牧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拓展了农牧民发展生产的思路,切实提高了农牧民收入。江西省围绕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结合各地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开展相关专业培训,如乐平蔬菜种植、乐安烟草种植、德安蚕桑养殖、高安肉猪养殖等等。 5.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培训效果。 各地多方积极筹措资金,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改善职成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培训效果。湖南省加大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建设力度,省级财政划拨560万元专项经费,地方财政配套8425.5万元重点支持29个在建省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财政划拨198万元专项经费支持35所省级示范性乡镇成校建设。西藏自治区财政安排53.4万元经费补助,开展农牧业优质高产实用技术、科学种养和农业机械维护等实用技术培训。黑龙江省加大培训经费保障力度,省职教专项经费不仅用来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也划拨一部分用于培训师资队伍,同时争取省农委资金,补助开展培训的学校。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各地重视成教专职干部和教师的配备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黑龙江省聘请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讲授大豆种植新技术、猪牛羊优良品种选育技术,已培训的400多名教师分赴全省农村开展农民培训;组织高等学校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开展种养殖、农机维修等涉农专业培训,教师接受培训后就近承担培训农村劳动力的任务。湖北省加强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吸纳年轻优秀高校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任教,加强现有教师的文化技能培训,聘请社会能工巧匠补充技能型教师的不足,逐步建立起了农民教育培训的师资库。广东省发动各方力量,多方充实教师队伍,广泛邀请各学会、农技站和离退休科技人员参与农业科技培训,鼓励引导有专业特长的农村党员干部和技术人员,带动农民群众学习农业科技,依靠科技致富。 四、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一些地方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重视不够。由于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重视不够,加上近几年多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大幅减少或没有专项经费,全国半数以上的省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数下滑,部分省份培训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了2008年全国培训任务的完成。 2.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数量减少,培训能力弱化。2008年与2007年相比,全国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数减少15476所,其中县办和乡办减少375所;教职工数减少5402人,其中专任教师减少2098人;部分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办学条件弱化,培训能力下降,影响了农民教育和培训工作。 五、进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