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成都第一所留守儿童学校
来源:优易学  2010-1-28 15:45:50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走进成都第一所留守儿童学校

  在这里,绿化带是菜园果园,校里常年养着几十头猪,学生还亲自种菜 
 
  人和学校,一所普通的山区九年制学校。全校1726名学生中,超过80%是留守儿童。前不久,这里被青白江区教育局挂牌为留守儿童学校,成为青白江区乃至成都市第一所留守儿童学校。

  该校一直在开展留守儿童相关的课题研究。最近刚刚完成了“小先生”制的实践研究,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承担不同角色,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从而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氛围。

  日前,记者走访了这所特殊的山村学校,实地了解了那些被称为“留守儿童”的孩子们真实生存状态。

  学校之偏僻

  穿过“水洞子”才能到的学校

  从成南高速清泉出口下,过了清泉镇路就有些不一样了。虽然看起来是刚修过的乡村道路,但却蜿蜒得很,有的地方甚至是100多度的大转弯。

  

  “再往前走,还没到汽车站的地方有个‘幺店子’,对面有个‘水洞子’,钻过去就是这所学校了。”这已经是第三次问路了,但村民的话还是让人一头雾水。要不是那面五星红旗格外惹眼,还真没法找到这所坐落在山坡之上的学校。

  这时,记者才明白过来:“幺店子”原来是家杂货铺,而“水洞子”则是一个10多米长的涵洞。

  “你们来干什么?”和城里学校的门卫不同,人和学校的门卫大爷很诧异地打着招呼,很明显,他很少见到陌生人。校长白德全热情得让人有些不适应,亲自到校门口迎接不说,还拉着记者逛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学校之膳食

  水果蔬菜猪肉多是自己产的

  学校正好坐落在山坡上,校内建筑物都倚着山势逐渐“爬升”。校内3栋教学楼分别命名为启智楼、习智楼和腾飞楼,里面分别是1~4年级、5~8年级和9年级的学生。

  

  全校最新的建筑就是高年级女生宿舍了。楼是两家企业捐建的,床是市教育局解决的。

  学校为这栋楼起名“思源楼”,意思是要记住社会的关爱和恩情。高年级男生们住的,是思源楼前面、地势低一些的旧楼;低年级的孩子则被安排在紧挨教师宿舍的楼里。

  3层高的科艺楼,是学校唯一的功能性教学用房,是学生学计算机、音乐等课的地方。奇怪的是,一楼教室里却摆着许多床。“学校的住校生太多了,实在是安排不过来,我们把学校里能用的空间都用上了。”校长白德全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几十个座位的食堂,放在一个拥有1700多名学生的校园里极不相称。学校只能在教师宿舍旁搭建了一个棚子,摆上桌椅作为餐厅。即便如此,还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就餐需求。学校又想出了错时就餐的办法,低年级学生在中午11点20分就下课就餐,其他年级则12点左右下课。“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为孩子们修一个像样的食堂,让他们能舒服地吃饭。”

  城里学校往往都布置了漂亮的花园,种有各种鲜花。但在这里,没有花园,却处处有菜园果园。学校里到处是梨树、柚子树、桃树,树下还种了各种蔬菜。只有梅园里的泥土上没有种蔬菜,“因为土里埋了姜!”原来,为给娃娃们提供廉价的伙食,学校把绿化带都开发了出来。

  “收获的水果蔬菜,直接上餐桌,能省不少呢!”不仅如此,学校还自己办了养猪场,常年养着几十头猪。后来,青白江区农委和乡上,还特地在学校旁流转了10亩土地作为学校菜园。

  “菜园、猪场还有一个角色,就是实训基地。高年级学生将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到养殖和种植活动中,丰富自己的劳动技能。”白德全说。

  学校之温暖

  孩子都想把自己定义为“留守儿童”

  在刚扩建的水泥操场上,孩子们正在上体育课。“能和你聊聊吗?”看着一个小男孩站在旁边,记者小心翼翼地问。

  “好啊!”男孩爽快的回答让记者有些意外。他叫曹华阳,三年级(1)班学生,家在南岳村。“喜欢学校吗?”就在这时,记者才发现10多个孩子已经全部拥了过来。

  

  “我喜欢!”曹华阳抢先回答,学校要放电影,还可以和同学打羽毛球、“踩鸡脚板”。另一个同样来自南岳村的男孩立刻抢话道,“我还是喜欢,但就是学校的饭里肥肉多。”“我就喜欢吃肥肉!”另一个个子较高的女生也加入进来,顿时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开来。

  “你们知道什么是留守儿童吗?”一个新的问题把孩子们从喧闹中拉了回来。

  “我晓得,我晓得,就是父母一方或双方都在外地工作、孩子一般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戚照顾的孩子。”站在后排的一个孩子像背课文一样抢答道。学校黑板报上有一个关于留守儿童的名词解释,孩子的回答与之如出一辙。

  “那么,你们是留守儿童吗?”

  “不是。”曹华阳的回答遭到其他同学的纠正,“咋不是呢,你妈妈不是出去打工了嘛!”“哦,就是哈,那我就是嘛!”

  “我也是。”“我也是,我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定义为“留守儿童”,仿佛这是种荣誉。

  虽然对留守儿童没有太多概念,但缺乏父母照顾的他们,在学校却学到了超出同龄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二年级(3)班的张钦俊,个子不太高、长相清秀。张钦俊说,她家在三元村,妈妈在新都打工,爸爸在山西一家煤矿工作。“妈妈一个月回来一次,爸爸要春节才能回来。”说到这里,张钦俊的脸上满是失落。她还说,在家是奶奶照顾她,但奶奶的身体不好,自己还会帮奶奶做家务。说到学校,她眼中顿时闪现出了喜悦。“在学校里可好玩了,同学们经常一起做游戏。”

  “老师对你们好吗?”“好。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还帮我们打开水。现在我都自己打了!”白校长在旁边补充说,由于寝室里没供热水,除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由管理员帮忙外,其余孩子都是自己到食堂打热水的——在城里,7岁,还是一个被家庭呵护的年龄。

  学校之管理

  学生的零用钱由老师代管

  从教30多年的老教师李兴杰,是一年级(2)班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其实,他的身份还相当于几十个孩子的“临时父母”。

  

  “刚上学的娃娃,很多父母不在身边,更需要关爱。”每天早上6点多,李老师就到学校,督促孩子起床、吃早饭。晚上8点20分晚自习结束,把孩子送到宿舍交给管理员,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

  可很少有孩子知道,照顾他们的李老师,家里还有一个已经瘫痪10多年的妻子。他每天忙完孩子的事回到家,还要照顾妻子。有没有想过向学校提出换到高年级当班主任,起码不会这么累?“习惯了,就对了!”他的回答只有6个字。

  1~3年级学生宿舍管理员刘代慧,和另两个管理员一起管理好几百个孩子。她说,最忙的时候是早上和晚上。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连穿衣服、刷牙、洗脸都不会。刘代慧只有手把手地教,从穿衣服、鞋袜,到整理床铺,都要一项一项地进行。

  晚自习结束后,管理员都要到宿舍门口迎接孩子“回家”。此时,新的忙碌又开始了,催促孩子们洗漱上床后,需要反复检查。有没有踢被子,有没有不舒服,对个别尿床孩子还得叫起来上厕所。晚上11点和凌晨2点半两轮检查后,管理员才能好好睡觉。

  刘代慧说,自己还有一项工作,就是帮孩子们管理零钱。孩子们每周日到学校后就把零用钱交给管理员,如果要用钱再一点点取出来。“你看,这就是我自己做的小账本,有存5块的,有存3块的。”刘代慧说,避免孩子乱用钱只是一方面原因。“这些孩子都比较敏感,玩耍中要是不留神把零花钱弄丢了,情绪会受到很大影响。”

  尽管是全心全意地当好娃娃们的“妈妈”,但刘代慧也有遭孩子弄得哭笑不得的时候。二年级有个女生,母亲离家出走后一直和父亲相依为命。每次父亲把她送到学校时,她都拉着父亲不让走。“有一次好说歹说让爸爸走了,结果刚走几分钟她就开始闹头疼、肚子痛,弄得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办了!”刘代慧只好打电话让孩子的父亲赶回来,可等她父亲一到,她又不疼了。“我能理解孩子,毕竟他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太少了。”

  记者 李娅

责任编辑:喜羊羊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