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在对俄合作专项基金中,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合作经费相当于其他国内高校之和;每年到哈工大访问的俄罗斯专家近200人,哈工大出访俄罗斯专家、学者100多人,学生留学、实习、访问100余人次……而这一组数字也表明,哈工大正成为高校对俄合作的“头雁”。 哈工大对俄合作历史悠久、优势明显。目前,哈工大已与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等30余所俄罗斯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合作成果显著。 对俄引智是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发展的重要途径。1992年哈工大聘请了俄萨玛拉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举办航天器专业师资班,先后请34名俄罗斯专家来校讲课,其间这些专家开设了23门专业课,编写教材19本。师资班中有12名学员的毕业设计是在俄进行的,其中“载人飞船设计”,为我国卫星应用、载人航天新专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哈工大的小卫星项目也得益于这次对俄合作,小卫星课题组的3位老师曹喜滨、林晓辉和罗文波,都是这个班的学员。 现在,在哈工大的许多实验室中都会看到俄罗斯专家忙碌的身影。哈工大结合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学科前沿问题,聘请了一批俄罗斯高水平专家。十五期间,哈工大邀请了20余位俄罗斯金属橡胶专家讲学,并从俄罗斯引进该项技术和设备,成立了哈工大金属橡胶研究技术开发中心。 目前,该中心金属橡胶密封件的研制已填补了国内航空领域的空白,金属橡胶密封件替代了进口产品,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经费。 而哈工大许多学院的学术会议,也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而上升为大型的国际学术活动。管理科学与工程国际学术会议最初是由哈工大管理学院与俄罗斯国立管理大学联合创办的双边会议。目前,该会议的参加者由原来的中俄两国专家发展到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几十个国家与地区的专家、学者。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参加国际交流的机会,哈工大已与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国立大学、俄罗斯国立管理大学等十余所著名高校签署了学生互换项目,并开展了学生的联合培养,培养层次从本科生发展到博士生,培养专业领域也不断扩大,每年哈工大有近8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互换生赴俄罗斯学习。 哈工大的对俄合作工作已拓展到了多个领域:目前,哈工大已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签署成立中俄理学中心;与莫斯科国立大学合作成立了中俄科技文化中心和俄语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今年,哈工大还将与莫斯科国立大学在中国设立首个罗蒙诺索夫学院——哈工大罗蒙诺索夫学院。目前,哈工大还在积极促进建立中俄高等工科教育联盟,俄方将以鲍曼大学为牵头人,中方以哈工大为牵头人,双方将召开研讨会,共促中俄高校发展。 |
责任编辑:小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