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精讲第43讲讲义
来源:优易学  2011-3-26 12:22:16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二、修建性详细规划(掌握)
  1、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作用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上一个层次规划为依据,将城市建设的各项物质要素在当前拟建设开发的地区进行空间布置。
  2、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主要内容如下:
  (1)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建筑和绿地的空间布局、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例题:下列属于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的是(   )。
  A、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B、道路系统规划设计C.环境容量控制指标D.工程管线规划设计E、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答案:ABDE解析:环境容量控制指标不属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三、城市居住区规划(掌握)
  1、居住区的概念
  
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人口规模又有居住户数规模和居住人数规模,通常所讲的居住人口规模是指居住人数规模。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数规模,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其中,居住区是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 000~50 000人、10 000-16 000户)相对应,配套建设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 000-15 000人、3 000~5 000户)相对应,配套建设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是指被小区道路分割,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 000-3 000人、800~1 000户)相对应,配套建设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组团由若干幢住宅组成,通常是构成居住区的基本单位。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有居住区一居住小区一住宅组团、居住区一住宅组团、居住小区一住宅组团、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居住区一居住小区一住宅组团这种规划布局形式,是一种三级结构。居住区一住宅组团这种规划布局形式,是一种二级结构,居住区直接由若干个组团组成。
  例题: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数规模,分为(   )三级。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居住楼E独立式组团答案:ABC解析: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数规模,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
  2、居住区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1)居住区规划的任务我国城市居住地区一般分为居住区和居住小区两级。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是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方便、卫生、安宁和优美的环境。
  居住区规划必须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的要求,对居住区内各项建设作好综合的全面安排。
  居住区规划的内容包括:①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②确定规模,即人口数量和用地的大小(或根据必建地区的用地大小来决定人口的数量);③拟定居住建筑类型、层数比例、数量、布置方式;④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包括建筑和用地)、分布和布置方式;⑤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⑥拟定公共绿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⑦拟定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方案;⑧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例题:我国城市居住地区一般分为()两级。
  A、居住区
  B、居住楼房
  C、居住平房
  D、居住单元
  E、居住小区
  答案:AE
  解析:我国城市居住地区一般分为居住区和居住小区两级。
  3、居住区的用地构成和规模
  (1)居住区的用地构成居住区的用地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
  1)住宅用地:指居住建筑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前后左右必须留出的一些空地。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指居住区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建筑物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周围的专用地,包括专用地中的通路、场地和绿地等。
  3)道路用地:指居住区范围内的不属于上两项内道路的路面以及小广场、停车场、回车场等。
  4)绿化用地:指居住区内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安排有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
  (2)居住区的规模居住区的规模包括人口及用地两个方面,以人口数作为规模的标志。这个合理规模的确定,主要受以下一些因素决定。
  1)设置居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所谓合理的服务半径,是指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一般为800-1 000m,在地形起伏的地区还应适当减少。合理的服务半径是影响居住区用地规模的重要因素。
  例题: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的住宅小区中,公共建筑的实际服务半径为300m,这已达到城市规划居住小区级公共建筑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 (2002年考试试题)
  答案:错解析:所谓合理的服务半径,是指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一般为800-1 000m.
  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城市干道的合理间距一般应在600~1000m之间,城市干道间用地一般在36~100公顷左右。
  3)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一般城镇的居住区,由作为城镇基层行政机构的街道办事处在这些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在对城市旧居住区进行改建规划时,一般都配合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的划分为单元。街道办事处管辖的人口一般以5万人为宜,少则3万人左右。
  综合以上分析,居住区作为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有其合理的规模,人口一般以3~5万人为宜,其用地规模应在50~100公顷左右。
  例题(判断):居住区作为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口一般以10—15万人为宜,(    )
  答案:错解析:居住区作为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口一般以3—5万人为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