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城市用地经济评价
城市用地经济评价是指根据城市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综合评定土地质量优劣差异,为土地使用与安排提供依据。
(1)城市土地的基本特征
1)土地承载性。土地承载性是城市土地最基本的自然属性,它对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其物理属性方面,而与其自身的肥沃程度无关。
2)区位。城市土地由于不可移动,导致了区位的极端重要性。城市土地区位的涵义,除包括以地理坐标表示的几何位置外,更重要的是经济地理位置,即某一地段与周围经济环境的相互关系。它既包括有形的区位,也包括无形的因素。
从影响范围看城镇土地区位,可分以下三个层次。
宏观区位,往往对区域城市间土地的级差地租和地价水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中观区位,指城市内部不同地段土地的相对位置及其相互关系。中观区位是影响城市土地等级和基准地价的主要因素。微观区位,指某块具体使用的土地在城市中的具体位置及周边的条件。
例题:下列关于城市土地的基本特征中的区位,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土地由于不可移动,导致了区位的极端重要性
B、城市土地区位的涵义,除包括以地理坐标表示的几何位置外,更重要的是经济地理位置
C、城市土地区位不包括无形的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等
D、城市土地区位既包括有形的区位,也包括无形的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等
答案:C
解析:城市土地区位既包括有形的区位,也包括无形的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等。
(2)区位评价
1)根据区位条件对土地的作用方式,建立城市土地评价的基本思路。根据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实施的实际情况,以决定土地质量优劣的区位因素为主要依据,采用土地分等定级即级差收益测算的方法进行城市土地评价,是较为切实可行的途径。
2)从分析区位条件入手,取得土地评价的因素/因子体系。影响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因素不仅多样复杂,而且具有不同的层次。一般而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就整体而言,层次越高,影响力越大,因素覆盖面越广,而且包含了低层次因素/因子的作用。根据各因素/因子的空间分布形态和影响土地质量的方式,又可把这些因素/因子分成点状、线状和面状。可以看出,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必须结合自然条件的评价和建设条件的评价,这三方面在许多地方是穿插在一起而不是孤立的,因此经济评价实为综合评价。
例题:根据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实施的实际情况,采用( )的方法进行城市土地评价,是较为切实可行的途径。
A、土地分等定级
B、级差收益测算
C.级差支出测算
D.土地直接定级
E、土地间接定级
答案:A、B
解析:采用土地分等定级即级差收益测算的方法进行城市土地评价,是较为切实可行的途径。
责任编辑:xiao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