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国家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重、热点预测
来源:优易学  2009-8-3 13:49:46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文章页内部300*250广告位
  一、预测背景
  2009年司法考试大纲,增加考点“立案的特征”和“立案的意义”,死刑执行的变更程序中增加“判决’可能有错误’的情形”、“停止执行死刑程序的启动”和“停止执行死刑后的审查、处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意义”。增加法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停止执行死刑程序有关问题的规定”。
  二、历年司法考试考查统计
  2004年,62分;2005年,75分;2006年,54分;2007年,72分;2008年,72分。
  三、2009司法考试预测
  2008年考分与以往是基本持平的,其中卷二单选题第21题到第38题共考察18分,多选第66题到第79题共考察28分,不定项选择题的第95题到第97题,共考察6分,第四卷第三题分值为20分,刑诉法在2008年司法考试中合计考察72分。遵循常规2009年司法考试应为70分左右。
  1、刑事诉讼法概述
  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诉讼效率) 刑事诉讼价值
  我国刑事诉讼主体三大类:(1)代表国家行使侦查权、起诉权、审判权、刑法执行权的国家专门机关,即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监狱、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2)直接影响诉讼的进程并且与诉讼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诉讼当事人,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3)协助国家专门机关和诉讼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其他诉讼参与人,包括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
  2、刑事诉讼阶段及区分标准点(2分)
  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
  3、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2分)
  (1)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2)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3)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原则。必读关联法条:《刑诉》第15、5、130条。
  4、管辖(4分)
  (1)级别管辖,《刑诉》第19、20、23条,《刑诉解释》第4条;(2)地域管辖,《刑诉》第24、25条;(3)立案管辖,第18条;(4)指定管辖,《刑诉》第26条,《刑诉解释》第19条;(5)移送管辖,专门管辖、指定管辖。管辖包括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两部分,立案管辖解决的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军队保卫部门等不同部门的分工,而审判管辖解决的是法院内部的分工问题,二者关系务必清晰。
  5、回避(2分)
  (1)回避的决定权,《刑诉》第30条,《刑诉解释》第32条,《六机关规定》第8条;(2)回避的理由和使用对象,《刑诉》第28、29、31条,《刑诉解释》第27、29条;(3) 回避对证据和诉讼行为效力的影响,《高检规则》第30条。
  6、辩护与代理(3分)
  (1)辩护人的诉讼权利,《刑诉》第28、36、37、75、139条,《六机关规定》第13条;(2)辩护人的法律地位,《刑诉》第139、160条;(3)辩护人与诉讼代理人的区别,《刑诉》第32、33、35、40条,《刑诉解释》第33、48条;(4)辩护人的保密义务。
  7、刑事证据(5分)
  (1)刑事证据的分类和种类;(2)非法收集的言辞证据排除规则,《刑诉》第43条,《刑诉解释》第61条,《高检规则》第265条;(3)书证的概念、特点及与物证的区别;(4)证明责任,《刑诉》第43、171条;(5)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刑诉解释》第52条。
  8、强制措施(3分)
  (1)审查批捕的程序,《高检规则》第92、93、94条;(2)审判阶段的逮捕程序,《刑诉》第59、62条;(3)检察院有权决定拘留的情形,《高检规则》第76条;(4)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对保证金的处理;(5)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司法拘留的区别;(6)逮捕变更为取保候审的程序,取保候审适用的对象。
  9、附带民事诉讼(2分)
  (1)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2)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责任人的范围;(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受理、法律适用及调解。
  10、立案(2分)
  (1)立案的条件、材料的来源;(2)立案监督,《刑诉》第87条;(3)立案的特征、立案的意义。
  11、侦查(5分)
  (1)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手续和保密权,以新《律师法》为准;(2)扣押证书、物证时应遵循的规则;(3)询问时应遵循的规则;(4)犯罪嫌疑人在侦察阶段的诉讼权利;(5)侦察羁押特殊情况的处理;(6)补充侦察;侦查监督。
  12、提起公诉(3分)
  (1)审查起诉,《刑诉》第137、140、141、142条,《高检规则》第260、262、263、271、280条;(2)三种不起诉,法定不起诉(刑诉法15条)、酌情不起诉和存疑不起诉(又称证据不足不起诉);(3)对不起诉决定的救济,《刑诉》第144-146条。
  13、第一审程序(10分)
  (1)第一审程序的概念 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内容,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特点,简易程序的内容,判决、裁定、决定的区别;(2)自诉案件的处理,《刑诉》第171条,《刑诉解释》第188、192、193、197、198条;(3)公开审判原则及例外;(4)被害人的诉讼权利;(5)法庭秩序;(6)应当延期审理的情形;(7)人民陪审员的资格、权利和产生方式;(8)公诉案件的庭前审理;(9)补充侦查,《刑诉解释》第157条。

  16、审判监督程序(2分)
  理解:审判监督程序的特点,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范围,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和方式,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程序。《刑诉》第82、203、204、205、208条,《高检规则》406、408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再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的具体规定》第5、6、12、14条。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
  17、执行(2分)
  死刑执行的变更(停止执行死刑 暂停执行死刑 判决“可能有错误”的情形  停止执行死刑程序的启动  停止执行死刑后的审查、处理)
  理解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执行的变更程序、对新罪和申诉的处理程序以及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程序。《刑诉》第120、210、213、214、217、218、220条,《刑诉解释》第356、361条。
  18、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1分)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公安部的有关规定)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意义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分案处理原则 不公开审理原则 及时原则和缓原则)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特别的诉讼权利 严格限制强制措施的适用 区别对待的起诉政策相对和缓的办案方式
  19、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1分)
  涉外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涉外刑事诉讼原则与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关系 适用中国刑事法律和信守国际条约相结合的原则 外国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中国法律规定的诉讼权利并承担诉讼义务的原则 使用中国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外国籍当事人委托中国律师辩护或代理的原则)

责任编辑:张瑶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司法考试课程列表页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司法考试文章页底部580*80广告
文章页330尺寸谷歌广告位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