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基础指导: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针法(皮内针法)
来源:优易学  2011-5-8 17:55:0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医药书店

皮内针法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留置一定的时间,给局部以弱而长时间的刺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又称“埋针法”。

  适应范围及用物准备

  ① 适应范围

  常用于慢性顽固性疾病和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需要持续给予刺激才能显效。如顽固性疼痛、哮喘、失眠、高血压、月经不调等。

  ② 用物准备

  治疗盘:无菌皮内针、无菌镊子及罐、消毒用物、胶布、污物盘。

  操作方法

  ① 颗粒式皮内针 或称麦粒型,一般长1cm,针柄形似麦粒,用镊子挟住针柄,对准腧穴,沿皮下横向刺入,针身可刺入0.5~0.8cm,针柄留于皮外,然后用胶布顺着针身进入的方向粘贴牢固。

  ② 揿钉式皮内针 或称图钉型,长约0.2cm~0.3cm,针柄呈环行,针身与针柄垂直。使用时用镊子挟住针圈,对准腧穴,直刺揿入,然后用胶布固定。也可将针圈贴在小块胶布上,手执胶布直压揿入所刺穴位。

  根据病情决定留针时间的长短,一般为3~5日,最长可达1周,但夏天炎热时,不可过长,以1~2日为好,以防感染。在留针期间,可每隔4小时用手按压埋针处1~2分钟。以加强刺激,提高疗效。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