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优易学 >> 公务员 >>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 历年真题 >> 正文
湖南省2009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试题答案及解析
来源:优易学  2011-5-4 12:11:27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公考书店

青年人网教研中心 秦慧云

  1. C 表彰,是表扬并嘉奖,有彰显发扬广大之意,因此选C。

  2. B “他并不富裕”,所以不能用“赞助”。“亲戚”也不是穷到要“救济”的情况,因此选B“周济”最合适。

  3. C “辩白”就是“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后受到的指责”,符合语境。

  4. B “简明扼要”对应“言简意赅”,而“自然”对应“矫揉造作”。

  5. C 从“血管是人的生命之河”可知,血液循环事关生气,因此选C。

  6. D 过了秋分,增加的是“寒意”,排除BC。“秋分”体现的是时序的变换,因此选D。

  7. A “严格”的“规定”,“严密”的“规则”。“品格”有高下辨别的意思在内,对国民来说,选“性格”最为合适。出自:避讳在历代中的地位与变化 林仕谋 《文史天地》 2008年第1期     避讳,是中国古代十分突出的文化事项。有一套严密的规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避讳”释为:“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或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长辈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叫做避讳。”古代的社会风习、心理、意识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尊古卑今等等。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风习依然存在,渗透到了国民性格之中。

  8. A “修养”一般用来形容个人的修为,这里指国民的素质,因此选“素养”。语境就是指的“语言情境”,“交流和沟通”是习惯搭配,因此选A。

  9. C 原文出自:(《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乐黛云、陈珏编选,江苏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五月版,26.00元) 海外奇语亦通正

  王一川

  这里收录的论文论及中国古典诗词、小说、文学理论和翻译等,可说是领域广泛,并尽可能使各家的专长显示出来。高友工在诗歌本文和抒情美学理论方面的探究、宇文所安对诗中“时间”的体味、孙康宜的诗人女权主义辨析、浦安迪的叙事文分析、余国藩的明清小说跨文化解读等,在此都各显“一家”之气象,颇能引发阅读兴趣。

  10. C 桥下走船是“水涨船高”的原因,因此选“因为”或“由于”。而后文两个“高“语义方向一致,是地精关系,因此选C。

  11. B “终止”不再延续,而“中止”有可能在延续,因此文意只能选“终止”。排除AD。最后一个空“推脱”指的是推卸责任,而“推托”指借故拒绝做某事,选“推脱”和语义相符,因此选B。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虫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门课程培训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