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会计的精神资产
来源:优易学  2011-10-13 18:01:50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财会书店
  哲学观
  第一,生存哲学:命。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就是说,天所赋予人的就叫做人性,依循人性去做就叫做道,研修并遵循道就叫做教。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敬畏自然,也就必须尊重自然所赋予的人性,更要珍惜人的生命。《周易》有天、地、人的“三才”观。天地人三才,人居中位。这种“三才”天命观和畏天命的生存哲学,正是儒家的人文精神的哲学根基。
  第二,境界哲学:仁。《论语》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仁就是爱,就是对生命的关怀、对自然的爱。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以仁爱之心修己,以恭、宽、信、敏、惠修己,以“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的境界哲学,以安人,以致和,使“近者说,远者来”,使组织形成向心的凝集力。这种做人的境界正是产生组织凝集力的哲学基础。
  第三,行动哲学:中。毛泽东说:“孔子的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毛泽东书信选集》147页)孔子的中庸思想,确实有独到创见:其一是依准绳执行要“无过无不及”,其二是执行要“时中”,懂得权变(与时俱进)。以礼制为准绳,以中庸哲学为行动指南,从理智上求真的治理理论也就拥有了哲学依据。子曰:“过犹不及”,要求人们不偏不倚地执行信条。子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指明“时”变了,执行就须依时而变,以求其和谐。
  第四,形而上学:道。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足见孔子十分注重“道”。儒家经典《周易·系辞》说:“形而上之谓道,形而下之谓器”。“道”就是儒家的形而上学。缺乏形而上学的坚实基础,理论大厦就会摇晃、坍塌。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不妄作为而能够治理天下的人,就是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毕恭毕敬地坐在王位上罢了。对什么毕恭毕敬呢?天命。恭恭敬敬地遵从天之令,也就是遵循道。由此孔子总结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能遵循道,能弘道,这正是孔子治理思想的哲学根基。
  把握了“命、仁、中、道”这四字箴言,我们才不至于成为“关起门来看得见五里地的蚊子,开门却被大象绊了一脚”的“小会计”。
  人才观
  人才,是世间诸多资源中最宝贵的第一资源,事关国家兴衰、事业成败、社会进步、人心向背。财政部着力实施的领军人才战略立意于此。孔子提出人才必须具备多种才能,应“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是说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用忠诚来完成;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不断修正错误,“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养自己,使自己严肃恭敬;修养自己,使社会的人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安乐。
  孔子主张“非才不用,唯才是举”,只要是人才不论出身贵贱都要任用。孔子的人才观是志向远大、高度自制,具有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远大理想,成为修身完善、老少敬仰、世人追随的典范。
  孔子从“仁”的思想观念出发,对内在的人格之美加以升华,认为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以“仁”和“义”为本。他以“松柏”作喻:“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赞扬了在任何不同的社会背景与条件下,都要保持自己的独立的人格,顽强挺立,不屈不挠,为中华民族留下一个永恒的经典性的精神意象。在讲到君子人格精神美的形成时,孔子更是以“仁”为核心,做了这样的概括:“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其中“义”是最本质的精神;在实行“义”的同时,需要符合“礼”的要求。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则应当表现出谦逊的态度;而诚实守信则是他追求达仁的目标。在他看来,“义”和正直是塑造人格美的要素。有了“义”,就有了做人的根本。孔子十分重视人的内在精神的培养,使他的人格力量在言行中得以表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强调了正派的品格、高尚的道德是具有感染力和召唤力的,有了这样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也就形成了他的人格的魅力。有了这种浩然正气,就可以做到无所忧虑,无所畏惧:“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尾声
  知今须鉴古,无古不成今。
  孔子给我们以智慧,他教导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孔子给我们以境界,他用“仁爱”思想去育人,抑恶扬善,“仁民爱物”;孔子给我们立德立功的学问,他强调修身养性,倡导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完满;孔子给我们追求和谐的学问,他提倡“忠恕”之道,主张“和为贵”;孔子给我们培养人才的学问,他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着力塑造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相统一的人才;孔子给我们以管理的学问,他通过以人为本、以人性善的假设为基础,以道德自律为核心,以阴阳互补为其方法论,对组织实施管理,把组织引向有序化,以图实现组织的管理目标……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