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基础知识辅导: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第三节)
来源:优易学  2010-1-23 11:18:04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三节 宫殿与祭祀建筑

一、宫殿建筑
宫殿是古代最高统治者处理政务并居住的建筑,是最高级的古建筑类型,北京明清故宫是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一)建筑布局
根据《左传》和《礼记》记载,周朝已出现宫殿,其建筑规制也随之确立。虽然宫殿建筑经历了3 000多年的历史演化,但建筑布局规制始终延续。
1.中轴对称:严格的中轴对称是我国正规建筑组群的传统,宫廷建筑尤为如此,即使本应充满自然随意的园林,其宫殿区也依然遵照这种布局形式。在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中,有多条平行并列的纵向轴线,但宫殿主体建筑必须布局在中央轴线上,构成数进院落的庭院结构。
2.左祖右社:这本是古代都城的布局规制,即祭祀祖先的庙宇建在皇城外东边,祭祀土神及谷神的祭坛建在皇城外西边。明永乐皇帝朱棣营建皇宫时,将祖庙和社稷坛建在皇城内,位于宫城前方中轴线两侧,清朝延续了这种布局规制。
3.前朝后寝:中国古代宫殿是帝王处理国家大事与日常生活的地方。这两种不同行为的活动空间,.在宫殿建筑组群布局中有严格规定。前朝后寝是这种布局的规制,即各种朝会的建筑位于整座建筑群前部称前朝,帝、后及子女生活起居的建筑位于后部称后寝。
(二)京外现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秦汉以来宫殿规模更为宏大,如秦朝的阿房宫、汉朝的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唐代的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等。保存完好的宫殿建筑群主要有三处,即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拉萨布达拉宫。
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是清朝人关前的皇宫和人关后的行宫。面积6万多平方米,是一座融满汉民族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宫殿建筑群。建筑
布局分东、中、西三路。东路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建造的大政殿和十王亭。大正殿用于皇帝举行大典,“十王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公之地。此建筑格局脱胎于满族的八旗制度。中路是清太宗皇太极续建的大内宫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及清宁宫等,是中轴对称主体,三进院落,前院崇政殿是皇太极临朝之地,凤凰楼是当时盛京最高建筑,清宁宫为后寝。可见已接受了中原前朝后寝规制的影响,但是将楼建在中轴线上的前朝后寝之间,却成特例。西路属行宫性质,有乾隆建造的文溯阁、嘉荫堂和仰熙斋等。文溯阁是西路主体建筑,专为收藏《四库全书》之用,建筑形式仿浙江宁波天一阁。
拉萨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玛布日山,海拔3 700多米,占地36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有近万间房屋,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原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清顺治二年(1645),达赖五世受清朝册封后,遂扩建宫室到现今规模。从达赖五世起,西藏的重大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是原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布达拉宫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原西藏地方政府办事机构所在地;红宫主要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
二、祭祀建筑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治理国家的思想主要体现于两方面:其一崇尚自然,其二崇尚祖先。历代帝王都自封是天地神灵的代表、真命天子,因此十分重视对天地鬼神的祭祀活动。祭礼为吉礼,居“五礼”之首。帝王的祭祀活动按规定分大祀(祭祀天、地、上帝、太庙、社稷)、中祀(祭祀日、月、先农、先蚕、前代帝王、太岁)和群祀(祭祀群庙、群祠)3个等级。大祀必须皇帝亲自主祭;中祀皇帝可亲临主祭,也可委派皇子或王公贵族主祭;群祀不必亲临,可委派其他人主祭。坛庙祠堂是用来祭祀天地神灵、山川河岳、祖宗英烈和圣哲先贤的礼制性建筑物。
(一)坛庙
坛庙是祭祀天地诸神和祖宗神灵的礼制建筑。古都北京的祭祀建筑,规模和数量均超过历朝都城,号称九坛十八庙,有天坛、地坛、社稷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太庙、历代帝王庙、孔庙、群庙、群祠等坛庙祠堂建筑。
岱庙,又名东岳庙、泰岳庙、岱岳庙,是泰山规模最大的建筑群,是秦汉以来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的地方,面积9.6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贶(kuang)殿、寝
宫、汉柏院、东御座等。天贶殿是岱庙主体建筑,始建于北宋,重檐歇山顶,面阔九间,深四间,高22.3米,面积近970平方米。殿内保存有宋代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描绘了东岳泰山神出巡时的壮观场面。天贶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建筑。
曲阜孔庙是祭奠孔子的庙宇,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庙呈长方形,建筑群仿皇宫建制,九进院落、三路布局、左右对称。建筑群规模仅次于北京故宫古建筑群。在全国孔庙中曲阜孔庙是规模最大、时代最早、规制最高的一座。著名建筑有棂星门、奎文阁、杏坛、大成殿、寝殿等。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清雍正二年(1724)再建。黄瓦重檐歇山顶,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高32米,两级须弥座,檐下有28根雕龙石柱,其中前檐lo根为透雕蟠龙柱,均以整石刻成,下托山海波涛,上缀朵朵祥云,气势恢弘。解(xie)州关帝庙,位于山西运城解州镇,是关羽故里,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纪念关羽的建筑群,为武庙之祖。隋开皇九年(589)始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物。关帝庙建筑布局严谨、轴线分明,北部为正庙,仿宫殿式布局,南部为结义园。
(二)名祠
祠是封建制度下,社会公众或某阶层为共同祭祀先贤而修建的建筑群。
武侯祠,位于四川成都南郊,为纪念三国蜀丞相武侯诸葛亮而建。初建于西晋末年,与刘备昭烈庙相邻,明初武侯祠并人昭烈庙,故大门横额书“汉昭烈庙”。现存殿宇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重建,形成武侯祠君臣合庙的格局。主体建筑在中轴线上,依次是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建筑。
包公祠,位于安徽合肥包河公园,是纪念北宋包拯的专祠。始建于明弘治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八年(1882)和1946年重修,主体建筑是包公享堂。
(三)宗祠
宗祠又名祠堂,是宗法制度下同族人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也是家族议事、学堂及履行族法、家法之地。
胡氏宗祠,位于安徽绩溪县,初建于宋,明兵部尚书胡宗宪在嘉靖时对祠堂进行大修,因此建筑具有明代风格,其中雕刻艺术有徽派“木雕艺术厅堂”的称誉。祠堂占地1
146平方米,建筑体量宏大,悬山屋顶、抬梁构架、砖木结构,三进七开间。
主要有门厅、回廊、正厅、寝室,建筑布局方正对称、主次分明。
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位于广州中山八路,是广东省陈氏合族祠堂,由清末广东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建于清光绪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它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 400平方米,建筑群布局严整、均衡对称,“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布设,六院八廊互相穿插。既具有我国建筑传统形式,又富有广东地方工艺装饰特点。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壁画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工艺,集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

责任编辑:刀刀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