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商务理论与实务经济贸易发展详解一
来源:优易学  2010-1-26 13:10:19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外贸书店
  (一)、改革开放前对外经贸发展概况  在20多年的中央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外贸体制具有三个最突出的特色:垄断、中央计划、中央财政。 从1950年到1978年整个国家的出口总量仅为851.9亿美元,进口总量仅为841.2亿美元。可以说,总体发展缓慢。  (二)、改革开放以来对外经贸发展概况(1978~2004)   (一)货物贸易的发展  1.贸易额  197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仅约200亿美元,2004年这一数值达到11547.4亿美元,共计增长了56倍,每五年翻一番,年平均增长速度约16.7%,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为9.8%,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口额+出口额)/gdp ]迅速提高,2004年达到75%,它表明中国经济开放度越来越高,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不仅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以及在世界贸易中的排位不断提前。1978年中国出口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居第32位,2004年上升到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之一。  2.贸易差额  1981~1990年这10年对外贸易整体上呈现逆差。1991~2004年间,对外贸易整体上呈现顺差。从整体上看,贸易呈大幅顺差且顺差呈增长趋势。  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地为香港、美国、欧盟等贸易伙伴,贸易逆差来源地为台湾省、韩国、日本、东盟等贸易伙伴。  3.贸易商品结构  进出口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得到明显改善。  (1)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在出口贸易中,制成品的比例不断升高,初级产品的比例不断下降。1978年,初级产品出口占53.5%,工业制成品占 46.5%;2004年,工业制成品占90.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出现过两次大的跨越。  第一次是1986年,纺织服装取代石油成为中国第一出口产品,标志着中国摆脱了以资源为主的出口结构,进入了以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为主导的时代。  第二次是1995年,中国机电产品超过了纺织服装产品成为最大类的出口品。作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机电类产品成为中国出口产品结构中一个新的支柱,标志着出口商品构成的升级。2004年,机电产品出口值3234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54.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达到1600亿美元,已经占到出口总值的27%。  例:1、自1995年以来我国最大类的出口商品是( b )   a、轻纺产品 b、机电产品  c、石油 d、农副产品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出现过的第一次大的跨越是:  a.机电产品取代石油成为中国第一出口产品  b.机电产品超过了纺织服装产品成为最大类的出口品  c.纺织服装取代机电产品成为中国第一出口产品  d.纺织服装取代石油成为中国第一出口产品  答案:d   (2)进口商品结构不断完善,进口商品结构变动呈现下述特点:  第一,进口初级产品的比例逐步上升。2004年为19%,说明我国加工能力有明显提高。  第二,大量进口了短缺的资源型商品,如石油、小麦、大豆、橡胶等。  第三,以信息、通讯类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呈现高增长。  第四,国内技术和生产能力逐步完善的进口商品大幅度减少。  4.贸易市场分布  2004年止,中国已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进出口市场从主要集中于西方发达国家向多元化发展。2004年我国五大贸易伙伴依次是欧盟、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和东盟。随着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我国对10大出口市场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10大出口市场在出口中的比重已由1995年的92.2%降到2000年的88.9%,2004年进一步下降到87.2%。在继续巩固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我国与东盟、俄罗斯及东欧国家的贸易全面展开,与亚洲、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也广泛建立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对外贸易依存的风险水平。

责任编辑:wangpeng6151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