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他的问题,我都比较顺利的回答了,看到他对我的微笑,我知道我已经通过他这一关了。A女士一直在看我的面试材料,看完后问:
1、你大学的成绩很好,能告诉我担任过什么干部吗?
2、你现在在XXX公司工作,是在什么时候进去的?面试的时候他们问过你考MBA了吗?(此处我的回答让她笑了起来)在回答B、A的问题时,C一直不动声色,我特意用眼睛多看了他几眼,引起他的注意。果然C开始问我:
1、你做管理的最高职务是什么?
2、你有多少下属?
3、你们发生过争论吗?
4、你如何解决争论的(我结合公司回答的很巧妙)
对于C的问题我都回答的很简单。时间很快到了,我的个人面试时间结束了。
第三步:小组合作我是我们小组的第三个面试者,当第四个同学进行面试时,我们剩下的三个进行了角色分工,我属于自由发言人。
我们抽到了一个关于“毒大米事件”的问题。这个问题,本身比较简单,属于头脑风暴问题,小组配合比较默契,各抒己见,很快得到了不少好的建议,我个人则比较踊跃,思路比较开阔,能收能放,度把握的比较好。
小组面试完毕后,大家都感觉不错,B先生对我们说:从现在起你们就是同学了。此话让我们四个一直发懵。暗示吗?还是别的?
几天后在外地出差,听说面试成绩出来了,马上拨号查阅:标准分279;面试:90 ;总分 369。看见“清华经管学院录取”字样的那一刻,我确实体会到了幸福的感觉。那一夜 ,我失眠了……
(行文至此,不知面试小组其他三位同学结果如何?)
第二次面试:IMBA面试我报的是IMBA转FMBA.知道通过第一次面试后,“五一”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然后开始准备I班的面试。我的口语非常糟糕,有些发音不准(基础没打好)。我知道自己的希望不大,但我想还是试一试吧。事实上我根本就不用去面试,因为我的MBA英语听力测试只有6分,太低。我一直怀疑这个分数的真实性,也许感冒是一个比较好的借口。
依旧是提前一天到了清华,拜访了一下2000级的IMBA,询问了一下他们当初的面试,基本上没有价值,清华I班面试一年一个样。于是聊了些其他话题便告辞了。
第二天在约定的时间进行了10分钟面试。面试考官有两个,都是男性。先是英语自我介绍,然后提问。全程下来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到是能够沟通和交流,但我的分数不会特别高,只会在中等,英语非一朝一夕能提高的,由于我的听力分数太低,我知道上不了I班。后来看到I班的录取标准,果然不出所料。
纵观我的备考和面试过程,可以看出我是做了许多抉择的,进行了许多选择。不管当初我的想法如何,现在,我是成功的得到了清华MBA的录取通知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是一个成功者。至于付出的代价值不值,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同时经过这样一个备考阶段,我更加坚信了我个人的一些世界观和价值取向。我想这才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笔者并非想在此以成败论英雄。事实上,凡事都有一个过程,我们每个人都期望有一个好的结果,成功固然可喜,但失败又焉知非福!事实上我见到通知书时,并不是特别高兴。所以我们每个考生都应该有一个平常心来对待自己的结果。付出总会有回报的!
当然,也得承认在我们周围有一些天才似的人物,在一般人眼里他们并没有付出太大的努力就取的了成功。但是天才又有几个呢?能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有几个是天才?相反,还是普通人占绝大多数。所以,相信自己,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的! 祝愿你们这些在默默复习备考的后来者能取得成功!毕竟我们都拥有着同样的一个梦:做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
附录:关于MBA的两个话题的讨论本不想在此讨论,但近期在网上看见很多关于MBA的讨论和调查,笔者作为一位MBA,我想我可以在此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讨论一:并非什么人都适合读MBA这点无论怎么强调,我想都不为过。如同并非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演员明星一样(此处并无抬高MBA身价之意),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读MBA的。
第一、MBA培养的目的性很强,MBA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务实性的管理人才。MBA面向的是企业, 培养的是职业经理人。此点,报考MBA的考生务必注意。
第二、MBA的课程和实践结合紧密,不是具有研究性质的学术课程。
第三、MBA需要很大的投入。这里的投入包括时间、精力、经济、身体,甚至情感。也许美好的东西都要付出代价。
讨论二: MBA的薪水问题我想此点大家可以转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考虑。如果你是企业的所有者,你在雇佣一个经理时,你如何给他开薪水。如果他给你创造不了200万的利润,你为什么给他20万的年薪?由于MBA的个体背景不一样,而且分布在不同的行业中,再加上有些公司有隐性收入等各种因素,所以MBA的年薪不太具备可比性。只有当你给公司创造了利润时,你才有资格谈这个问题,应该相信付出是会有回报的,索取之前需要先问问自己付出了多少。在此,也希望报考MBA者三思而行!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