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剖析
本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一款最新发布的“联机音乐识别和查询系统”。第一段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介绍这种系统的功能。第二段和第三段将这种系统和其他的产品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比较。第四段介绍了这种新产品的音乐分析方法。最后一段介绍了有关音乐版权问题以及这个系统在版权领域所能发挥的作用。
词汇注释
query[5kwiEri] n. 询问
off-key(唱歌)跑调
off-track 唱错曲子
unveil[Qn5veil] v. 使公诸于众
symposium[sim5pEuziEm] n. (专家、学者的)研讨会,专题讨论会,座谈会
retrieval[ri5tri:vEl] n. 检索;从内存或其它存储设备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brainchild[5breIntFaIld] n. 脑力劳动成果(指计划、发明等)
text[tekst] v. 以文本形式发送
musicologist[7mju:zi5kClEdVist] n. 音乐学者
digitize[5didVitaiz] v. [计]将资料数字化
wavelet[5weivlit] n. 微[子, 弱, 小]波
decomposition[7di:kCmpE5ziFEn] n. 分解
multi-resolution n. 多重分辨率
Fourier analysis 傅立叶分析
polyphase[5pClifeiz] adj.多相的
filtering[5filtEriN] n. 过滤, 滤除
discrete[dis5kri:t] adj. 离散的
cosine[5kEusain] n. [数]余弦
transformation[7trAnsfE5meiFEn] n. 变化, 转化
upshot[5QpFCt] n. 结果
infringement[in5frindVmEnt] n. 侵权侵害一项权利或特权
magnum opus[mA^nEm 5EJpEs] n. <拉> 巨著, 杰作, 代表作, 主要作品
难句突破
1. Worries about copyright mean that they have not yet gained access to company archives of pop music, though if the companies realise that the consequence of more humming queries being answered is more sales, this may change.
主体句式:worries mean that …
结构分析:这是一个复杂句,句中包含一个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这个从句中有一个词组gain access to,意思是“可以进入”,此外,句中还有一个由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在这个从句里又有一个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而在这个条件状语从句里又有一个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句子译文:对于版权的担忧意味着他们还无法进入各公司的流行音乐资料库,虽然如果公司意识到回答更多的哼唱问询就可以带来更多销量的话,这种状况也许会有所改变。
2. There is little point in doing that when a quick check on the Internet could have set your mind at rest that your magnum opus really was yours.
主体句式:There is little point…
结构分析:这是一个复杂句,句子主体结构是一个惯用表达“there is little point in doing something”,意思是“做某事没有意义”,在这个句中有一个when 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这个状语从句的谓语采用了could have done这种虚拟形式,表示“本来能够做某事”,另外还有一个成语动词词组set one’s mind at rest,意思是“让某人放心”,rest后面则是由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此外,主体结构中的动名词doing也带了一个自己的宾语从句。
句子译文:如果在互联网上快速搜索一下就可以放心地发现自己的大作的确实至名归,那么那种做法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题目分析
1. 答案为B,属主旨大意题。一般来说,判断文章主旨,要看文章第一段,最后一段以及各段的主题句的内容。文章第一段作者以一个音像店顾客通过哼唱方式查询想要的音乐可能遇到的困难开始,引出话题,一种新的软件可能改变这一切。接着在下文里,作者介绍了这种软件的功能,特点,原理,发展前景等。纵观全文,这是一篇介绍这种新款软件的说明文。
2. 答案为A,属事实细节题。答案见文章第二段第四行。
3. 答案为B,属猜词题。文中第4段介绍了OMRAS进行音乐分析的过程。用了first,then连接手段。经过这两个阶段后就制成了一个声音的数学模式。可见根据上下文逻辑,upshot一词应该是“最后的结果”的意思。
4. 答案为D,属推理判断题。文章最后一段提到由于担心版权问题,OMRAS的研究人员尚且无法访问公司的流行音乐库。但是,“如果公司意识到回答更多的哼唱问询就可以带来更多销量的话,这种状况也许会有所改变”。由此可见,音乐公司还没有意识到这款软件的价值。
5. 答案为A,属推理判断题。根据上文,作者介绍了OMRAS的相比其他产品的优越性能,继而提到它在防止侵权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最后说,人们只需在互联网上快速搜索一下就可以放心地发现自己的大作并没有抄袭别人作品的痕迹。可见,作者对于这种新产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参考译文
音像店的店员已经习惯了接受“哼唱问询”:一位顾客走进店来,把他想要,却又记不起名称或者歌手的那首歌哼唱出来。熟悉音乐的店员一般都能说出曲调的名称,做成一笔交易。不过,那些哼唱音乐的人很可能不但跑调而且还搞错了曲子。因此,很多时候收银机都是关着的,顾客也只能失望地离去。一款新软件也许会改变这种状况。如果“联机音乐识别和查询系统”(OMRAS)取得成功的话,那么把记得不太清楚的曲调对着电脑哼唱一遍也许就能找出匹配的音乐。
最近刚在巴黎举行的“音乐信息检索国际会议”上被公布的OMRAS是来自伦敦,印第安纳和马萨诸塞等地的大学研究人员的智慧结晶。当然,音乐识别软件早就问世了。举例来说,手机用户可以拨打一个叫做“快变”(Shazam)的系统,用手机话筒对准一个音乐源,然后等待乐曲的名称和演奏/唱者等信息以文本形式发送到他们的手机上。
“快变”及其类似产品的工作原理都是将声音和几百万首储存在一个中央数据库中的录音资料加以匹配。不过,要让“快变”匹配成功,音乐源不仅要和已归档的录音相似,而且还必须一致才行。与之相比,OMRAS则对音乐进行分析。这就意味着它可以在同一歌曲的不用演绎风格之间进行匹配。该项目英国小组的负责人马克·桑德勒说,这一系统当然能够将业余钢琴演奏者和职业钢琴家演奏的同一作品匹配出来。它也应该通过“哼唱问询”测试。
OMRAS的音乐分析方法不同于音乐学者了解的任何方法。一个乐曲先是被数字化,这样就可以对它进行处理了。接下来它还要经过一些数学处理程序,比如小波分解,多重分辨率傅立叶分析,多相过滤,离散余弦变换等。最终得出一个声音的数学模式,它包含了原始声音的要素,并排除了风格,质量等干扰因素。接下来就可以把这种声音要素和声音库中已知的各种声音要素加以比对并进行匹配。不同于“快变”的是,每一个曲调只需要一个声音库参考要素。
目前,桑德勒博士和他的同事们一直被限制在制作古典音乐模式的范围内。他们的数据库里有包括巴赫,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作品在内的三千多首乐曲。对于版权的担忧意味着他们还无法进入各公司的流行音乐资料库,虽然如果公司意识到回答更多的哼唱问询就可以带来更多销量的话,这种状况也许会有所改变。除此之外,OMRAS还能够帮助防止不经意发生的侵犯版权行为,例如一个作曲家误把别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灵感而出现的剽窃行为。更具嘲讽意味的是,它甚至还可以防止人们宣称自己的侵权行为是无心之错。如果在互联网上快速搜索一下就可以放心地发现自己的大作的确实至名归,那么那种做法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责任编辑: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