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不利于团结一致?
克莱因的最新研究探讨了关于团队问题的另一个模糊地带——多样化的价值。有很多理论都指出,性别、种族和年龄的种种差异招致了冲突和极低的社会整合度,而也有其他许多研究则唱反调。克莱因说:“普遍的观点是人以群分,人们总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所以有理论提出多样化不利于团结。但是也有一种理论认为,多样化是有利的,因为它激发了更多的思想、更多的角度和更多的创新,从而能得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克莱因和林格尔曼各自的研究都发现了团队成员间存在共性的独特价值。两位作者描述了在执行那些复杂的、难以预测的、紧急的任务,或新任务时,团队的心智模型是如何增强协同性和有效性。理论家们指出,在时间紧迫且公开交流和辩论的机会有限时,拥有相似心智模型的团队成员可以预见到彼此的反应,达成有效协作。
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南希·P·罗思巴德也提出了类似理论,她称之为“少数群体”——包括性别、种族、年龄和少数民族。“少数群体看起来通常威胁性不大,因为与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他们与你很相似,但却持不同见解,一些群体会发现这更让人心烦意乱。它可能会使整个团队鸡犬不宁。”
克莱因对决定谁是团队重要人物的因素进行了调查。最重要的素质是——情绪稳定。“它的反面是神经质。如果有人神经兮兮,容易激动不安,整天忧心忡忡,脾气又很暴躁,这对团队没有任何好处。”
在公司内部,单个团队之间经常彼此竞争。维腾贝格发现这个问题很棘手:“其中之一是组外和组内的问题。根据我们的自我定位,我们可以是团队内的一部分,或是游离于团队外。在许多公司,工程部门和市场部门常有争执。但同时,如果你谈论的是公司之间的对抗,那么这些团队就会站在一起,它们比其他公司的人拥有更多的共同点。公司内的各个团队有时会较为独立,他们认为他们彼此抗衡而并非受到激励来协同工作。”
论及如何创建一支成功的团队,维腾贝格说:“懂得人际交流重要性的团队比倚赖电子通讯的团队更为成功。电子邮件是可怕的媒体……它无法很好地传达讽刺或情感,还可能导致误解。面对面地与人交流非常重要,效果迥然不同。”
团队确实很难创建,而且在无法正常运作时更难修复。那么人们该如何使一个四分五裂的团队重新团结呢?缪勒说:“你要回归到基本问题。这个团队有明确目标吗?团队成员是否各得其所呢?团队任务集中吗?我们开设了团队建设之禁忌的课程,其中目标模糊不清是大忌。另一个禁忌是领导者难以掌控大局,无法组织整个过程。第三,制定团队目标时不可独断专行。任务必须具有一定的意义,人们才会愿意不辞劳苦地为之奔忙。”
责任编辑:cy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