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同样还是在美国,“淳朴厚道”的山姆沃顿先生打出了“沃尔玛——天天平价”的招牌,并在沃尔玛进入中国以后这个理念也随之深入中国人心,从而使多少追求物美价廉的中国消费者趋之若鹜。但是,凡是略懂终端零售市场的人通过逛沃尔玛卖场就能看出,他们所谓的“天天平价”仅仅局限于一些在普通居民心中透明度很高或者价格具有高度刚性的产品和品牌,而真正对一些透明度不高或者价格有弹性的产品和品牌(如服装、一些不常用的生活用品等),沃尔玛的价格其实并不低,甚至有时还不如一个几平米的小店卖得便宜。不信大家可以去细心地做个对比。
现在我们已经很难说到底是谁更先使用这些招数了。不过想一想中国一家普通餐馆老板的智慧就已经足以和美国的这些知名大企业媲美,看来还是中国人更聪明啊。 炭火楼:小料全免费——东方不亮西方亮
同样是在哈尔滨,相比起大清华的装修特色,炭火楼可谓是略逊一筹。因为这家餐馆从外观来看实在是没有太多足以让人炫耀的特色。并且地势也很不好,门口的路很窄也很差,停车也很麻烦。唯一值得炫耀的就是他们使用的“炭火铜锅”,跟很多火锅店的“煤气不锈钢锅”相比确实是更为地道。但说句内心话这一点其实也很难算是一种明显的竞争优势,因为在距他们不足10米的隔壁也有一家同样的炭火锅店。但可惜隔壁那家不知为什么就慢慢地倒闭了,而这家的生意竟然扩充到了门外并且大家还能风雨无阻。
两家这么近的距离竟然会出现这边等着排队而那边没人光顾。中国人本来就爱“扎堆”,哪里人多还偏往哪里去,而哪里人少还偏偏不去捧场,“马太效应”在餐饮业表现得最为明显——大多数人都想当然地认为“这里既然人这么多,味道肯定应该不错;而那里既然大家都不去,可见味道肯定不行”。
这家餐馆我原来并没有去过,但后来要么吃请要么请吃总共去了不下5次。基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我也慢慢地挖掘出了他们的火爆秘笈。
其实中国人吃火锅最大的特色的就是讲究一个“火旺味鲜”,或者通俗一点说就是来吃火锅的食客往往“嘴很壮”,味道吃的很“重”,由此可见,大多数食客在吃火锅的时候还是比较“费小料”的(这一点我在全国各地吃火锅的时候都有留意,大都如此。想必大家也自有体会)。但很多火锅店最大的弊端就是“小料也收费”。就是这一点点微妙的差别,当我们深入挖掘的时候,不得不发现这“学问”其实就在这小料里。
其实每个人在消费的时候都会有一种错觉,比如当你在饭馆点菜的时候哪怕是点了一桌好菜你一般也不会心疼,因为那终究是你自己的消费。但如果你想加点醋或辣椒他们也收费,你就会感觉很别扭。哪怕是每份只收一块钱,你也会总感觉心里不爽,从经济学上来讲这属于“隐性的边际成本”。所以,如果一个火锅店对小料也收费,那么大多数食客就会能省则省,于是随着大家进餐的深入,涮来蘸去,越吃小料就越没有味道,慢慢地大家就感觉这火锅味道也很一般,于是就不吃了。
而炭火楼则充分洞悉了这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所以对所有食客全程一律免收小料费,并且用小推车直接摆放出来,实行完全自选式服务。小料品种也非常齐全:麻油、芝麻酱、韭花、腐乳、香菜、大辣椒、碎辣椒、辣椒油等等都实行“按需分配”。
责任编辑:cy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