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动态更新技术的工作原理
域名动态更新技术涉及到DNS与DHCP两个协议。
DNS最初由RFC882和RFC883定义,后来 分别被RFC1034和RFC1035代替。实际上,DNS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它允许对整个数据库的各个部分进行本地控制。而且,通过DNS特有的查询机制,查询方可以得到异地远端服务器的数据。DNS将整个网络分成了若干个顶级域名,每个顶级域名再分成若干个二级域名,这样下去整个网络就形成了一个类似于树型的结构。
DNS树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有一个标识,根节点的标识是“空”(即长度为0),其他节点的标识的长度在1到63byte之间。一个节点的域名是由从这个节点到根节点的路径上的所有标识从左到右顺序排列组成的,标识之间用“.”分隔,例如:每个域都是其上级域的子域,比如“.edu.cn”是“.cn”的子域,而 “bjtu.edu.cn”既是“.edu.cn”的子域,同时也是“.cn”的子域。
DHCP的目的是为了减轻IPv4网络地址的规划、管理和维护的负担,对IPv4地址和本网络中的其他配置参数进行集中的分配和管理。运行DHCP的服务器和客户端通过报文的交互达成一致,服务器向客户端分配IP地址并且通告其他配置参数,从而实现了网络资源的集中式管理。DHCPv6是基于I Pv6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for I Pv6),由DHCP协议发展而来,其功能有较大的提升,支持标识集合(即分配给一个客户端的某种特定类型的地址的集合,一个客户端可以有多个标识集合)、快速处理、接力代理等新的特性。目前随着I Pv6网络各种应用的增加,DHCPv6协议内容还在不断的扩充之中。
域名动态更新(DNS update)又称动态域名系统(dynamic DNS),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在每次用户连接网络的时候,如果希望获取本网络内的可用的IP地址和其他网络配置参数(如 DNS服务器的地址等),则启动DHCP客户端程序寻找DHCP服务器,通过报文的交互,服务器将所管理的IP地址动态分配给客户端并向客户端通告本地网络的其他配置参数,同时客户端将自己的域名告知服务器,服务器获得对客户端域名进行动态更新的授,然后DHCP服务器发送报文把该客户端的域名和IP地址之间的正向和反向映射传送给本域内的DNS服务器,DNS服务器收到后进行数据更新,将IP地址和客户端主机域名绑定,这样就完成了域名的动态更新。其他主机也就可以通过解析域名得到客户端主机当前所使用的IP地址了。当客户端主机下线时,DNS要停止该域名的解析服务,以免因为同一个IP地址的重复利用引起混乱,如图1所示。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