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们上面的代码为例,用户可能会提出类似的要求:
首先,你程序中实现了“加法”和“减法”,我还想让它也能计算“乘法”、“除法”。
其次,你现在的人机界面太简单了,我还想要个Windows计算器的界面或者Mac计算器的界面。
用户需求开始多了,我得琢磨琢磨该如何去写这段代码了。我今天加了“乘”“除”的运算,明天保不齐又得让我加个“平方”、“立方”的运算,这要是把所有的运算都穷尽了,怎么也得写个千八百行代码吧。还有,用户要求界面能够更换,还得写一大堆界面生成的代码,又得来个千八百行。以后,这么多代码堆在一起,怎么去维护,找个变量得半天,看懂了代码得半天,万一不小心改错了,还得调半天。另外,界面设计我也不擅长,得找个更专业的人来做,做完了之后再加进来吧。这个过程也就是“软件危机”产生的过程。伴随着软件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软件开发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复杂度越来越高,而其用户的需求越来越不稳定。
根据用户提出的两个需求,面向过程的编程该如何去应对呢?想大家都很清楚怎么去改。Very easy,把“计算”和“界面”分开做成两个独立的函数,封装到不同的文件中。
假定程序的文件名为:main.c。
#include "interface.h"
#include "calculate.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变量初始化
int nNum1,nNum2;
char cOpr;
int nResult;
nNum1 = nNum2 = 0;
cOpr = 0;
nResult = 0;
//输入数据
if( getParameters(&nNum1,&nNum2,&cOpr) == -1 )
return -1;
//计算结果
if( calcMachine(nNum1,nNum2,cOpr,&nResult) == -1 )
return -1;
//输出结果
printf("The result is %d!",nResult);
return 0;
}
interface.h:
int getParameters(int *nNum1,int * nNum2,char *cOpr);
interface.c:
int getParameters(int *nNum1,int * nNum2,char *cOpr){
printf("Please input the first number:rn");
scanf("%d",nNum1);
printf("Please input the operator:rn");
scanf("%s",cOpr);
printf("Please input the second number:rn");
scanf("%d",nNum2);
return 0;
}
calculate.h:
int calcMachine(int nNum1,int nNum2,char cOpr, int *nResult);
calculate.c:
int calcMachine(int nNum1,int nNum2,char cOpr,int *nResult){
if( cOpr == ’+’ ){
*nResult = nNum1 + nNum2;
}else if( cOpr == ’-’ ){
*nResult = nNum1 - nNum2;
}else{
printf("Unknown operator!");
return -1;
};
return 0;
}
面向过程的编程(OPP)就是将用户需求进行“功能分解”。把用户需求先分解成模块(.h,.c),再把模块(.h,.c)分解成大的功能(function),然后把大的功能(function)分解成小的功能(function),如此类推。
功能分解是一项很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它不仅需要分解者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而且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如何分解,分解原则是什么,模块粒度多大合适?这些都是架构师的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我们后面要着重讲的内容。
面向过程的编程(OPP)优点是程序顺序执行,流程清晰明了。它的缺点是主控程序承担了太多的任务,各个模块都需要主控程序进行控制和调度,主控和模块之间的承担的任务不均衡。
有的人把面向过程定义为:算法 + 数据结构,我觉得也很准确。面向对象的编程中算法是核心,数据处于从属地位,数据随算法而流动。所以采用面向过程的方式进行编程,一般在动手之前,都要编写一份流程图或是数据流图。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