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二:平时多积累,临场自不急
系统分析员考试不同与其他考试的突出特点是靠临场突击收效甚微。功夫全在平时,仅靠对一个项目多角度的总结仍然达不到系统分析员的水准。项目经验丰富的应试者还应该对以前做过的项目进行一次盘点,对每个项目中采用的方法与技术、性能与特性设计、工程管理手段等进行总结。这样,临场时可以将不同项目中和论题相关的经验和教训糅合在一个项目中表述取来,笔下可写的东西就多了。举个例子,如论述数据库的安全性上,你可以先将 A项目的安全性设计作为你的最初方案,然后分析该方案的缺点(采用该方案遇到的问题),然后将B项目中安全性设计发案作为改进方案,最后谈谈改进方案收到的效果。这样,你就成功地将A项目积累地经验(教训)嫁接到B项目中了。
还有,自己做过的项目毕竟是很有限的,要大量参考其他项目的经验或多和同行交流。多读报刊、网络上介绍大型项目的文章,从上述几个角度去审视这些项目的做法,从中汲取经验,也很有好处;和同行交流,互通有无,一方面对自己做过的项目进行了回顾,另一方面,也学学别人的长处,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经验越多,可写的素材就越丰富,胜算越大;平时归纳总结了,临场搬到试卷上就驾轻就熟了。
法则三:条理清晰,开门见山
前面两个法则的着眼点放在论文的素材积累上,做好这两点可有效抑制泛泛而谈,言之无物的毛病。然而,光有内容,组织不好也会影响考分,论文的组织一定要条理清晰。题目选定后,迅速整理一下你所掌握的素材,列出提纲,即你打算谈几个方面,每个方面你是怎么做的,收效如何等等,简明扼要地写在草稿纸上。切忌一点,千万不要试图覆盖论文题目的全部内涵而不懂装懂,以专家的姿态高谈阔论,而将侧重点放在汇报你自己在项目中所做的与论题相关的工作,所以提纲不要求全面,关键要列出你所做过的工作。
下来的事情就是一段一段往出写了。要知道,评卷的专家不可能把你的论文一字一句地精读,要让他短时间内了解你的论文内容并认可你的能力,必需把握好主次关系。一般说来,第一部分的项目概述评卷专家会较认真看,所以,你要学会用精练的语句说明项目的背景、意义、规模、开发过程以及你的角色等,让评卷人对你所做的项目产生兴趣,这里面可以适当吹捧。第二部分要回答问题二,最好分条陈述,每自然段的第一句就开门见山指出你所采取的措施,然后指出你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何优点,克服了以前做法的哪些缺点等等。最好对你所采取的措施分一下主次,先陈述你认为重要的措施。第三部分和第二部分往往是密不可分的,你所采取的每一措施都应该有效果,所以索性把措施收到的效果写到第二部分也行。第三部分的开始,又是评卷人的一个重要看点,他要搞清你还有什么设想和改进。这一块要充分发挥你在书刊或和同行交流中得到的启示,指出你的项目和国内、国际先进水平间的差距,大胆设想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应该怎样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设计水平。
最后,把各段的提纲串连起来就是一个摘要,大功告成。再罗索一句,最好不要先写摘要,先写摘要浪费时间,还可能限制正文的发挥,正文写完了,归纳出摘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法则四:图文并茂,能收奇效
论文的紧要地方,如果能画个草图表示,往往能收到奇效。因为图形比文字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通过的图形方式表达你所要表达的东西,评卷专家可能会更直接一些了解你所做的工作,对你的论文产生兴趣,多看上几眼,你便有更多被认可的可能。再说,图形方式展示你的成果也是你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
比如说项目概述一段,你可以对你的软件构件以草图说明,把各个部分的关系在图上标出;系统安全性问题,你可以把你所采用的几级安全防护措施用图表示出来。
法则五:标新立异,要有主见
设想一下,如果评卷专家看了你的论文有一种深受启发,耳目一新的感觉,结果会怎么样?你想不通过都难!所以,论文中虽然不要刻意追求新奇,但也不要拘泥于教科书或常规的思维,一定要动脑筋写一些个人的见识和体会。这方面,见仁见智,在此不予赘述。
结语
参加系统分析员的论文考试的确是一次实力的对话。笔者当年考试的感觉是:上场十五分钟左右的思考,就开始埋头苦写(酷似过去的科举考试),两个小时下来,手腕都酸了,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因时间原因,笔者不得不放弃还没写完的正文转而写了个摘要草草交卷,但对论文部分的发挥感觉特别良好。因为,笔者写的东西基本能体现了自己的水平,要向评卷专家表达的思想基本都说清了,如果不能通过也没什么抱怨的。结果还是涉险通过了(48分)。
一般来说,论文考试比简单的问卷考试及面试都要难,如果应试者能通过一个适当的话题,全面地、系统地展现个人的软件研发工作经验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得到评卷专家的认可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责任编辑:cy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