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和浏览器的出现已经把互联网从最初作为支持国防和科学交流的工具,转变为组合和重新得到信息的商业系统。上网和信息流通的简便性以搜索引擎、即时通信、电子商务等方式展示了互联网商业化全新的机会。技术革新与进步必然会产生新的市场、产品,形成一些服务缺口。企业家看到并预见到这些新商业模式、新产品、新市场和新创意可能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就会主动以创建新企业来捕捉这些机会。从商机洞悉到资本投入直至运营获利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进来者熙熙攘攘成功者却是凤毛麟角。
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信息产业在中国发展这十余年间,已经形成基础网民3.38亿,年增幅22%(CNNIC09年数据);市场经济规模近千亿元(艾瑞咨询09年数据),同期增长37.7%。这些都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持有者和创业者的进入,但其中成功者却是寥寥无几。
从事与研究这个行业的十余年间,曾接触过一些成功者和更多的失败者,总结出那些无法生存和成长的互联网企业失败的十条原因。对于欲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利用新技术、定位新市场、立足新商务模式的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无异者切勿进入。经过这些年的实践与研究,
一、项目策划人、企业经营者和投资人起初就制订了一套错误的商业计划,该计划假设前提不正确,没有可靠的数据和市场调研支持,不是一套真实可行的全面性计划。同时也没有针对市场、技术、竞争对手、客户可能发生的变化所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当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又不考虑重新审视原商业计划的可行性,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过于关注于实施战略和达到原计划目标,看不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在客观条件的变化下是没有完美的计划、无需修改调整的计划。
二、运营者的执行力不强,不能有效的执行计划中的每个步骤;没有企业管理经验,对人员任用、提高团队效率和生产力、投资资金的使用、控制成本、付款和收入等内容缺乏管理经验。一些投资者相信,传统领域的投资规律完全不适用于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的投资与经营与传统领域是有所区别,但不是原来的规律完全不适用,盲目从众只能吞下失败的苦果。
三、事物的发展需要过程,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一夜之间发生变化的。愿意转向网络渠道进行销售的供应商和选择网上采购消费的用户,其数量通常低于乐观的估计。新方式没有取代老方式,网络的新模式没有像原来预想的那样取代传统模式和预期的市场份额,所以大额昂贵的投资无法达到预期销售目标,同时也缺少支撑这种经营规模的收益模式与实际收入。
四、企业仅仅将非网络销售活动简单地转移到网络渠道,而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创造性地应用网络的技术优势。从而形成一种怪现象,许多.com企业其核心竞争力竟是非网络化的。
五、依靠免费是一种愚念。收益模式的设置要具备梯层结构和远近结合方式。合理的考虑资金使用的问题,避免造成其他活动所创造的收入无法弥补提供免费内容或产品所造成的损失。
六、服务及产品最好针对有限市场,不能广泛涉及那些利润低,营销费用大和基础设施成本高的领域。网络企业如果试图把它的服务应用到更广泛的未分化的市场,反而得不偿失。
七、鱼与熊掌不可皆得。同时做好市场两端是一个艰巨的目标,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一些B2B企业在市场推广计划中就希望迅速拥有大量的买方和卖方,这种想法通常是不可取的。无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总要有所侧重,还要看自己的资源优势所在。一味的执着双向目标,很容易将有限的创业资本和企业内部资源耗尽。
八、预测与分析机制是.com企业决策的基石。许多.com企业破产者是因为时机选择;重大问题的决策出现错误。作为一个信息产业的企业,没有预测与分析部门是不能想象的,因为这个行业需要有完善的预测和分析工具来应对市场、竞争者、技术以及顾客的变化。
九、设计网站系统时需要考虑是否与预期顾客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兼容,并且确保其复杂程度在他们使用能力范围之内。互联网是网络结构中最后的一层,其技术价值的核心是应用,复杂的系统在技术层面可以称道,在应用层面却不可推崇。
十、投资与管理的分离、重视人材资源。.com企业的经营者具备基础经营管理经验的同时还需要有操控信息型企业的素质,com企业的成功是创新思维与资本合理相融的产物。激发团队的创造力、重视并合理使用人材是其核心动力的源泉,过多的经验式意见与投资者计划外的防范控制性的参与,会产生不必要的企业内部矛盾。
责任编辑: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