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地道道的河南籍两院院士 2003年才有第一个
来源:优易学  2014-1-7 9:18:10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去年年底,中国两院公布院士增选名单后

  在河南工作的院士仅为19人

  1955年至2007年,河南籍院士共43人

  在全国31个省(市、区)排名第15位

  河南商报记者 吴静 孟令强

  2013年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增选院士名单,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总设计师樊会涛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使得在豫工作的院士人数达到19人。这一数据,与周边其他省份相比并没有优势,陕西、山东、安徽等省份均比河南拥有的院士多。不过,河南籍的院士倒是不少。2008年,有机构曾对两院院士按出生地进行了统计,当时河南籍院士有43人,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15位。

  现象

  在豫院士19人

  数量在全国排名中等以下

  河南人口上亿,院士人数在全国却排名中等以下。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9位专职院士,其中中科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

  记者从省科技厅院士工作办公室了解到,中科院院士侧重于科研,而工程院院士在应用领域更为擅长。“河南的高精尖技术不多,我们培养的院士也多以应用领域居多。”

  这19位院士中,有不少是中央驻豫单位院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就有一批,如王家耀、许其凤、邬江兴、高俊等。已故老院士朱尊权曾是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名誉院长。

  细数起来,河南本土院士少之又少。其中,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吴养洁是河南培养的第一位本土院士,2003年当选。

  随后,2009年当选的申长雨、张改平也是河南为数不多的本土院士。

  每次两院院士增选,都会引起各省科技界的重视。不过,与某些省份的欢欣雀跃相比,河南曾多次让人失望。

  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河南无人上榜;2009年,时任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当选,这也是当时增选为中科院院士中唯一在河南工作的人。

  再看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增选时,河南无人上榜;2009年,时任河南省农科院副院长的张改平当选;两年后,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剑平当选。

  对比

  河南院士数量少,但全国河南籍院士不少

  19人,这样的数量,即使放在中部地区,也不显眼。由于拥有985、211院校多,陕西省拥有的院士数量,要比河南多出两倍多。

  此次院士增选,陕西省共有4人当选,如今拥有的院士已经达到63人,其中包括22位中科院院士;与河南相邻的其他省份,山东省2013年有3人当选院士,总数达到40人;河北拥有的院士数量与我省相近,为16人;名牌大学同样不多的安徽省,拥有的院士数量也超过河南,达到29人。

  尽管长期在河南工作的专职院士不多,但“河南籍”的院士倒是不少。

  今年新增选的104位两院院士中至少有6人是“河南籍”,除樊会涛外,还有丁奎岭、施一公、张培震、何满潮、王晓东等。

  2009年,增选院士中除了申长雨、张改平外,还有4位河南籍的,他们是王光谦、刘炯天、翟明国、周卫健。

  2008年,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联合编制的《2008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对1955-2007年当选的两院院士按“出生地”进行了统计,河南籍院士有43人,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处于中等(15位)。

  追溯

  河南1991年才拥有院士

  在中国,院士一般指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样的称号对院士本人来说意味着在科技方面有杰出贡献,是至高荣誉,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则含有经济和行政意义。

  我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即中央研究院院士,通过层层选拔,81人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包含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着名学者。

  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华罗庚、苏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等着名科学家进入新中国第一批院士的行列。

  中国工程院院士选聘较晚,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1994年。

  哪些人能当选院士呢?记者了解到,在科学技术领域、工程科学技术领域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门和台湾省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专家),可被提名并当选为院士。

  河南的第一位院士出现在1991年。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高级工程师陈俊伟,以其在炼油工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在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河南拥有本土院士则在12年后。2003年,已在郑州大学任教45年的吴养洁,因为长期在物理有机、金属有机与大环化学等方面有系统的、创新性的重要研究成果,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分析

  院士也有“聚集效应”

  我省的第一位本土院士吴养洁已经85岁高龄,他每天仍到实验室做研究。

  在他看来,人才有聚集效应,越是院士多的地方,就越容易出院士。“从院士增选程序上来说,其中一种途径就是院士推荐。”

  按规定,65岁以上的科研人员申请院士,至少需要7位院士推荐。

  65岁以下科研人员申报院士,至少需要3位院士推荐。吴养洁教授75岁当选为院士,当时就有7位院士帮他推荐。

  “省外一些重点高校院士有二三十人,当申报院士时,有很多人可以帮忙推荐。”吴养洁说。

  另外,一个地方院士多,高科技人才多,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来这里发展。

  比如,美国的高科技公司有一大半集中在硅谷,前十大高科技公司中,谷歌、思科、惠普、苹果、甲骨文、facebook都在硅谷。在这个只有600万人的中等城市,聚集了世界上最优秀的高科技人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奇迹,这就是人才的集聚效应。     链接:河南“院士土壤”怎样才能肥沃?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