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单位报道之十:安徽工程大学文明之花 香飘满园
来源:优易学  2013-10-9 23:22:42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垂柳葱笼,花香满园。

    步入安徽工程大学东大门,一条笔直、洁静的马路映入眼帘,两旁苍翠挺拔的樟树勾勒出一幅绿意盎然的景象,校园内处处散发着勃勃生机、释放出青春活力。目前,学校形成了环境优美、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景观,其中校内“八条道路、五大景区”及其设计命名被评为教育部文化成果三等奖。此外,学校还分别获得了“安徽省园林式单位”、“芜湖市文明单位标兵”、“安徽省第八届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图片1

  美丽的校园一角

 今年学校党委、行政提出要以创建“省第十届文明单位”活动为契机,继续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校党委书记陈其工教授指出,“要将文明单位创建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中,积极推进学校改革和创新,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沿着学校操场外的小径漫步,走过一座小桥,便来到“溪亭寻韵”景区。这里鸟语花香,微风轻抚,令人流连忘返。溪亭日暮,追寻大学“神韵”,这便不得不提到大学精神和风采。景区内的师生活动中心是该校学术交流、传递精神、文化育人的重要场地,每逢重大会议、学术讲座和文化活动,场内便气氛火爆、一座难求。

   “我一定要把我的血小板捐给她爸爸!……我不想看到我的同学经受这一切。失去世界顶梁柱的感觉,呼吸是停滞的,连生命,都仿佛是被抽空的。我一定要救他,救他!”这是在师生活动中心内党校系统话剧大赛的决赛现场,管理工程学院师生以该学院师生主动捐助血小板事迹为原型创作的话剧《生命,以爱的名义》中主人公一段感人至深的表述,厚重的情感氛围使在场师生潸然泪下。

   学校党委认为,话剧与大学校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党校学员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人才培养的有益载体。话剧大赛不仅要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要使其成为党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一个新的途径。

图片1

   学生党员表演话剧《生命,以爱的名义》

 该校党校系统的红色经典活动已经成为校园品牌活动,除了话剧,学校还通过诵读会、合唱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来把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宣传教育,“中国梦”和“学雷锋”等主流价值观教育贯穿其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培育民族精神。近期,思政部还整合教师资源成立了宣讲团,在师生活动中心为全校学生党员进行群众路线理论知识的集中宣讲。

    校党委副书记苏国红指出,“学校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通过有效的载体渗透到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和文化活动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挖掘师德师风典型

    2012年6月底,吕琛和其他九位教师一起站在校首届“教师学雷锋十佳事迹”表彰大会的颁奖台上,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当他们手捧奖状一起向在场师生鞠躬示意时,台下顿时掌声雷动。

    时间回到几年以前,身为电气工程学院教师的吕琛通过网络渠道得知芜湖市繁昌县山区有一位刘姓贫困生,她倾其所有,每学期都会在开学前将助学款送到刘同学的手上,去时还会给刘同学带一些食品和学习用品并关注其在学习和生活上的情况。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吕老师都早起出发去接刘同学到市内参加 “六一手拉手一天游”的活动;此外,吕琛还不辞辛劳对身患麻风病的老年人和残疾儿童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多年来吕老师始终把他们放在心头,可谓悉心关怀,竭力资助。

   

图片1

      吕琛老师生活照

     据了解,学校一直重视提高师生道德素质,强化师德修养,倡导优良教风,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该校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引入激励和约束机制,营造了树师德、正师风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师德高尚、成绩突出的先进典型,先后有40余人次获得教学先进工作者、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GCD员等省级以上表彰。在近两年学雷锋活动中,学校评出教师“学雷锋先进事迹”获得者46人,学生20人。

   目前,学雷锋精神在学校已深入人心,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学校致力于“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经常化,以师德师风为抓手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以及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图片1

   学雷锋活动启动仪式 

 打造文化育人平台

   来到学校行政楼前的“六艺”广场,可以看到“风行”湖旁的喷泉均匀地喷洒着水珠,透过落日余晖,如烟似雾,偶见一道七色彩虹,美丽至极。“六艺”是古人所崇尚的一个人必备的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而安徽工程大学也一直致力于通过文化育人平台,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每到下午当天课程结束以后,“六艺”广场和不远处的操场上,各社团的同学经常汇聚于此,“各显神通”。这些社团都有自己的品牌活动,经常组织社员开展丰富多彩的诸如学术科研、文学创作、文娱表演、应用实践、志愿服务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其成为大学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兼备的学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2012年上半年,该校艺术学院杨星同学在品牌电视求职栏目《非你莫属》中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舞台上的杨星对前央视著名主持人张绍刚和招聘公司负责人们的提问应对自如。他思路敏捷,富有创新精神,身上彰显着90后大学生的真诚、谦虚和自信。最终杨星选择在香港国际翼咖啡美食传播有限公司担任设计师,月薪5000元。学校里的杨星性格开朗,专业成绩突出。他喜爱社团文化,热爱文艺,参加了大学生艺术团,在新生才艺大赛、校相声小品大赛等一系列文艺活动中都有上佳的表现。扎实的专业知识、充实的社团和文体活动全面地提升了他的综合素质,也正是这些特质让节目现场的各位招聘者对他“情有独钟”。

图片2

       杨星同学参加《非你莫属》节目

     在安徽工程大学校园内,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真正成为了除课堂学习之外的第二课堂。学校把学生的能力与成长相结合,与学科专业相结合,做到“院院有特色、一院一品牌”,不断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社团为例,学校现有社团近70家,涉及范围很广,特色性强,分属于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学艺术、社会科学、志愿服务、体育健身等六大类型,现已拥有大约1000名会员。


      除了社团活动,学校还经常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融科技、文化、艺术于一体,主题鲜明,形式多样。近几年学校连续举办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邀请诸如中央芭蕾舞团、东方歌舞团等高水平演出团体来学校演出,丰富了校园文化,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和品位,也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党委认为,作为文化育人的载体,校园文化活动必须要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创造性传承,紧跟时代步伐,改革创新。要体现大学的特色与传统,有自己的文化建设理念,有相应的活动载体与品牌意识。

   

图片1

    中央芭蕾舞团来学校演出

    杨星在求职宣言中讲到,“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该校也在不断探索文化育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模式,为他们的成功成才寻求正确的方式和方法。

    弘扬志愿精神,服务社会

    走在安徽工程大学的校园内,经常可以见到一群头戴“小红帽”,身着黄色上衣的学生在仔细清理橱窗、搬运物品的情景,他们衣服后清晰地印着“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青年志愿者”字样。作为该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中的一只,人文学院服务队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学校育人理念寓于甘于奉献、形式多样的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彰显团队合作、注重诚信、回馈社会的精神。

    在芜湖市海南渡社区老人的眼里,高志强同学就是个“活雷锋”。高志强入学那一年加入了人文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他和他的团队先后组织并参与高考护航、火车站和谐春运、市残奥会以及结对帮扶农民工子女等服务活动。2010年,高志强与服务队进入芜湖市最大的安置小区--海南渡社区,开展了“结对帮扶,爱心陪伴空巢老人”的服务活动。目前高志强已经坚持帮助空巢老人达三年之久。在此期间,他获得了芜湖市首届慈善人物提名奖,被评为市镜湖区优秀志愿“580”代表,学校还推荐他参加了全国五星志愿服务者的评选。高志强同学的成长之路不仅是学校学生志愿服务队的缩影,也是对该校大学生如何正确铸就奉献品质、热心服务社会的最好诠释。

图片2

 人文学院志愿者服务队

   像人文学院这样的服务者队伍在我校不断壮大。学校号召广大学生踊跃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鼓励广大学生去农村、社区、敬老院、福利院、聋哑学校等地进行服务活动。如以体育表演专业的同学为主的“自闭症儿童体育康复训练”服务队,以电子科技协会为主的“义务维修家电”服务队,以计算机协会为主的“社区老人电脑与网络义务培训”服务队等众多志愿者服务队,在文明城市建设服务中都取得了实在的成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馈,受到省市诸多主流媒体的关注,成为校内外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学校除了鼓励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也充分结合自身学科优势,鼓励教师大胆进行科技创新,积极开展产学研活动,服务区域经济。近五年,学校成功获批安徽省纺织行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汽车新技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工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安徽省生物制品与食品检测检验及其标准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省级科技创新或科技服务平台;与知名企业或高校共建“皖江高端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卢强院士工作站”等协同创新平台;学校分析与测试中心为安徽省首家获得食品检验机构资质的高校机构。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科技创新,与多个地市、县区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向43家企业派遣了科技特派员46名。
 
    对于安徽工程大学师生来说,他们在文明创建道路上前进的步伐不会停息。一个奖状只是标注了一个逗号,一次荣誉只是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而永恒的课题则是要让文明之花一直在校内绚烂盛开,香飘满园。(徐征  特约通讯员:张敏)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