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中因性施教教育引关注 女生班在争议中前行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22:46:12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暑期已至,中小学校园里静谧异常。不过,在位于和平区哈尔滨道的天津市第十一中学却热闹异常:机器声隆隆作响,工地一片忙碌景象,这里正在进行校园提升改造工程。暑期过后,实现“扩容”的不仅仅是校舍,还有特色品牌项目——新增两个女生班。届时,该校女生班数量将达班级总数的三分之一。自2011年开始招收女生班起,十一中已在争议声中走过两年。  “女四中”更名重新招女生班  天津市第十一中学始建于1914年,前身为法国教会学校——圣若瑟女校,1951年定名为天津市第四女子学校,1955年被列为市重点中学,“女四中”优秀教师团队传承中西教育精华,发扬“重感化、不说教;少而精、多表扬”传统,十五年里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女毕业生,成为当年天津众多女校的翘楚。当时,“女四中”不仅担当起了天津女性教育的先行者,更是全国女权解放的排头兵,其盛誉传诵至今。  1966年后,天津市第十一中学取代“女四中”之名。近些年来,身处教育资源丰厚的和平区,十一中和周边其他学校比起来,显得有些“底气不足”。时任十一中校长的李军当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改变现状?他在十一中百年历史中寻找到教育方向的灵感:何不恢复十一中百年历史的教育特色,重拾女子教育之风,实践“以人为本”之教育理念?  最终,经过各方论证和征得相关部门同意后,天津市第十一中“女子实验班”在争议声中招收了两个班的学生。“‘传承老女四、发展新十一’是我们办学的主导思想,从2011年起,我们相继两次招收了‘新女四实验班’,目前女生班有学生96名,今年我们还将再招收两个女生班,使女生班总数达到6个。”现任十一中校长朱路明说。  承载着历史积淀的十一中校区整体提升改造,不仅具备现代化办学条件,还将着力打造一座“女生楼”,楼内设有形体、书法、美术等教室,让女生班的学生们在原有特色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形体课、书法课、礼仪课,并组建女子合唱队、民乐队等,让女生们得到多角度又符合女性特点的现代化教育。  因性施教理念并非拒绝早恋  自去年任职十一中校长的朱路明告诉渤海早报记者,在来十一中之前,她对女生班了解并不多。到学校后的首个任务就是去认识了解女生班。“我的第一印象里,学生的校服真是太漂亮了!这是由李军校长亲自设计的,蓝白相间的夏季海军装校服,让人眼前一亮……让我印象更为深刻的是,孩子们的礼貌和优雅。”已经在女生班学习了一年的学生给朱校长的第一印象非常好。  当初设置女生班之时,想培养出怎样的学生?和男女混合班相比,女生班的课程有什么不同?十一中党委书记王伟告诉渤海早报记者:“有人说教育应该因材施教,而我们的理念则是‘因性(别)施教’,在12到15岁之间女性的生理与心理都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利用丰富的女性教学经验,为女生班配备最优秀的教师队伍,开设生活哲理、太极理论、瑜伽、女性审美等特色课程,并联合社区与驻区单位,开展符合女性性别发展的校园活动,旨在培养一批优雅大气、德才兼备的现代女中学生。”  比如在特色课程建设上,十一中确立了包括“乐群与乐业”、“女性自我认知”、“眼界与自信”、“传统与习惯”等涵盖女性健康成长的多个方向,通过“女四魅力讲堂”、“心理拓展训练”、“公益社会实践”和“自我管理尝试”等系列活动得到有效体现,力求通过特色课程和特色活动,达到“培养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并存、求真向上、秀外慧中的优秀女性”目的。并且,邀请了一些“老女四中”的校友到学校开设课程,讲述学校历史和成功女性故事,“女性修养”和“自强自立”等专题讲座也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有些人片面地把女生班理解成为了拒绝早恋、培养传统社会三从四德的女子而设置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朱路明说,“女子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我们探索的是女子群体教育,简单一点说,就是如何让女孩子言谈更文雅一些,如何更自强自立,减少女生在成长中的纷扰和压力,性格上更加外向,能承受一些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提升她们的自信和魅力。”  学生自信大方教学成果获赞  经过两年实践,女生班有取得哪些成效?是否达到了当初设定目标?王伟向渤海早报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去年6月份,十一中校园开放日,校园里迎来了很多来自各地的客人以及天津教育系统的领导。在座谈会上,他们无一不对十一中的教育特色和成果给予肯定,正如一位北京客人所说,走在学校里,第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是女生班的学生,一个个气质不俗,举止优雅,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充满自信,在身上能看到汲莉老师年轻时的影子……  客人所说的汲莉老师是十一中的老校友,是“女四中”学生,当时已经72岁的她是整个校园开放日活动主持人。主持活动时,优雅的微笑、举手投足间的高雅气质,成为十一中女子特色教育最好的注脚。  朱路明告诉渤海早报记者,经过两年实践,家长们对学校这一特色教学还是非常认可的。首先从教学质量来讲,女生班的老师几乎是最好的老师,并且每个班不到30人,比一般学校45人的标准班级少了不少学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肯定差不了;其次是学生性格上的变化,让很多家长感到欣慰。“这段时间,有很多电话直接打给我,询问女子班报名的事,说明家长们还是很认可这种教育的。”朱路明说。  和平区市民徐林(化名)告诉渤海早报记者,她家孩子是首批女子班的学生。当时听说十一中成立了女子班后,也没多想,就报了名,其实想法很简单:刚刚13岁的女儿疯狂地迷恋各种选秀节目,特别是那些“男不男女不女”的“中性选手”让她对孩子很担心。“女生就应该有女生的样子,不一定非要成为林黛玉那样的,但至少该有个女孩子的样子。”孩子的成长显然超出了她的预期,原来不怎么爱说话的她现在非常有礼貌,并且还和他一起分享在学校里学到的“老女四中”的故事,“能看得出来,孩子在学校里很开心。”徐林说。  争议仍然存在无女子高中校  因性施教始终存在争议声,刚刚恢复女生班的十一中曾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和议论。两年过去了,这种议论仍然存在。教育专家刘静认为:“较之原先的男女‘混校’模式,女校模式有三大优势,其一是班容量小,师资力量优厚,学生们在班级中参与度与教师的关注度较高,能让学生的优点与天赋得到充分挖掘;其二是开设课程有针对性,有利于女性身体健康与心理成熟,并形成独立、完善的人格;其三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立观念,在普通的‘混校’中,像班级卫生、搬运书籍等体力劳动大都由班级中的男生承担,而在女校模式里,女生们都要自己承担。”  朱路明也坦承,女校模式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天津目前并没有女子高中校,女校学生毕业之后究竟谁来接纳,是一个突出问题。同时,走向社会后,不可能处于一个同性环境里工作生活,必然要和异性接触,如何适应这种环境上的改变,需要学校、家长甚至学生自己一起努力,度过这道心理关。”  明年就是十一中百年校庆,这座百年老校将翻开新的一页。朱路明告诉渤海早报记者,借力今年校园提升改造工程,学校将更新提升软硬件设施,创办更多的女生班,希望能在明年百年校庆时,实现复办女子中学的愿望。(渤海早报首席记者孔令彬)  【链接】  目前,上海、北京、广州、无锡、金华等多个城市都有女子中学,大都有百年历史积淀,诞生于上世纪初社会开倡女性解放之时,后历经多年变迁。如上海第三女子中学,宋氏三姐妹都曾在此就读,学校前身是1881年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的圣玛利亚女中和1892年基督教南方监理公会创办的中西女中,1952年两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合并命名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目标是“德才兼备,秀外慧中,开放型现代女子人才”。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