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5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概况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0:50:27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主要成就与问题】  截至2005年,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成绩巨大。基础设施进一步普及,农村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正在逐步改观,资源体系雏形基本形成,应用初见成效,信息化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成绩显著。但仍存在管理体制不顺、资金投入无保障、信息化观念淡薄、应用水平不均衡等问题,数字鸿沟明显存在。  (一)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CEBsat)覆盖全国、互联互通,初步形成“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络。  CERNET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教育科研网,世界三大学术网之一,中国第二大互联网,其主干网带宽和采用的路由技术国际先进。截至2004年底,CERNET主干网传输速率达2.5—10Gbps,覆盖全国31个省市200多座城市,联网高校、教育机构、科研单位共1800多个,用户2000多万人,国际线路总带宽达800Mbps。  CEBsat覆盖全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具有8套数字电视节目、3套IP流媒体节目、8套数字音频广播节目、25套IP数据广播节目的传输能力;正在播出高校远程教育、基础教育同步课堂、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党员培训、军队士官远程教育、空中课堂等教育节目,接收人数逾200万。  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CERNET2主干网建成开通,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取得重大进展,为教育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截至2005年7月,逾90%的高校(1500多所)、约6%的中小学(38000多所)、约35%的中职学校(近6000所)基本建成校园网。  多数高校校园网已连接到校内主要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教师住宅和学生宿舍,建立了网络中心和多媒体教室。  中等职业学校配备计算机65万台,生机比约18:1,60%以上的学校建成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资源开发实验室等专业教学和实习场所。  中小学拥有计算机约719万台,生机比27:1。农村中小学共建成近8万余个教学光盘播放点、5万多个卫星教学接收点和7,000多个个计算机教室。  (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组织开发了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初步建成了基础教育资源库、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形成了一批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基地,初步形成了资源建设的有效机制。数字图书馆、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走在了国内前列。  (三)重大应用  开展了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68所),正在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开通了全国职业学校远程评估信息系统,设立了国家级远程职业教育试点学校,批准了多家企业、学校开展基于互联网的非学历职业教育和培训。开展了视频会议、网上合作研究、网上招生录取、网上就业服务、网格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重大应用。基本建成教育系统办公信息网,初步实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政务信息交换。  (四)信息化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  广泛开设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和信息技术课程,加大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批准设立了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35所示范性软件技术学院、180个国家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应用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15家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了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举办了各种师资培训。  信息技术教育达到相当规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正在普及。截止2004年底,全国高校开设信息技术相关专业90多个,在校本科生92.72万,研究生7.75万。职业技术学校已普遍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列为必修课程,开课率达95%,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学生290万人,约占中职学校学生总数的21%。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主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多层次实用型软件人才,初步得到社会认可和支持。2004年在校学生超过3万人,毕业工程硕士2410人,毕业本科生3085人。  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主要培养高水平实用化的集成电路设计和工艺技术人才。截至2004年,基地在校生11426人,其中:本科生5739人,硕士3478人,博士683人,工程硕士1526人。  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开始起步。截至2004年底,共批准42所高校开设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硕士和博士层次尚没有信息安全专业。信息安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实验条件还有待完善。  (五)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成绩显著  成立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教育技术分会,构筑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CELTS,已推出40余项标准,启动了标准化测评认证工作,为异构系统的互连互通和资源整合共享奠定了基础。  【重点工程进展】  (一)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示范网络核心网CERNET2建设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是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战略的起步工程,“CNGI示范网络”是06年前的建设重点。2003年8月,CERNET网络中心中标建设CNGI规模最大、也是唯一的学术网CERNET2和北京国际/国内互联中心。  2004年3月,连接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 CERNET2试验网开通,正式向用户提供IPv6服务。5月,第一台国产IPv6核心路由器(BE12000系列)研制成功。9月,CERNET2主干网建设全面启动。12月25日,CERNET2主干网正式开通。  CERNET2大量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网络技术及产品,以2.5G—10Gbps的速率连接20个主要城市的25个核心节点,为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提供1G—10Gbps的高速IPv6接入服务,并高速连接全球下一代互联网,成为我国研究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开发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重大应用、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基础设施。  CERNET2是CNGI规模最大的核心网,世界规模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它的成功开通,标志着我国在下一代互联网建设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CERNET2主干网开通得到社会高度评价,先后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十大教育新闻”、“十大高校科技进展”。  (二)中国教育科研网格计划(ChinaGrid)  ChinaGrid从02年9月开始筹备,旨在基于CERNET传输网络,利  用高校丰富的计算资源和信息资源,实现资源有效共享,形成高水平、低成本、服务于国家教育科研的大平台。首批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2所高校参加。目前,ChinaGrid已列入“十五”211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内容、清华大学信息技术国家实验室重要研究方向、科技部863计划高性能计算重大专项典型应用,并同HP、Intel、Sun、曙光等著名IT公司开展了广泛交流合作。  04年7月,成功研发国际上第一个遵循国际OGSA架构,参照WSRF规范实现的网格中间件—中国教育科研网格公共支撑平台CGSP,在国际网格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已有生物信息学、图像处理、计算流体力学等应用在该平台上调试通过。ChinaGrid专家密切关注国际网格标准化组织工作,已成为中国网格标准的主要制定者。  目前,ChinaGrid校园计算网格平台聚合计算能力已超过12万亿次。基于网格支撑平台,共开发了图像处理网格、生物信息学网格、大学课程在线网格、计算流体力学网格、海量信息处理网格等五大专业网格典型应用示范。ChinaGrid国内外影响巨大,已成为中国网格事业的一面旗帜,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极大关注。  (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003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决定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数千万农村中小学生能够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共建成近8万余个教学光盘播放点,5万多个卫星教学接收点和7,000多个个计算机教室。  (四)中国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  2001年,我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启动了“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至今,共建成开通18个网上大学数字博物馆,相关技术及规范走在了国内前列,成为国内大规模数字博物馆建设的成功范例,在为科研、科普、教学服务,推动全民素质教育等方面已开始发挥显著效益。  2004年5月,启动了二期建设工作,旨在整合现有资源、实现标准化和统一平台,按学科分类,搭建一个统一的“中国大学数字博物馆”,为大学教学、科研以及全民素质教育提供丰富资源,并力争成为国家科学基础条件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数字博物馆藏品规范标准已定稿。实现了一期成果的高度整合和深化,开通了大学数字博物馆门户系统(http://dmcu.nju.edu.cn/)。数字博物馆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成果。正在探索利用网格技术促进资源共享、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初步形成了一支多学科交叉的数字博物馆建设队伍,为数字博物馆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人才队伍保障。  (五)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1998年以来,进行了文献信息服务网络和文献信息资源及数字化建设,初步实现了高校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和共享,形成了“全国中心—地区中心—高校图书馆”三级文献保障模式的服务网络,搭建了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化图书馆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以图书期刊为主、覆盖所有重点学科的学术文献资源体系,对高校教学科研起到了较大的支撑作用。  (六)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  教育部计划用五年(2003-2007年)时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信息技术将课程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目前,共评审产生了450多门精品课程,已在高校的网站上免费共享。【重大活动】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示范网络核心网CERNET2开通与CERNET建设十周年庆祝大会  十年以来,CERNET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CERNET2的成功建设,标志着我国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为庆祝CNGI示范网络核心网CERNET2主干网的开通,以及CERNET建设十周年,2004年12月25日上午9时,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示范网络核心网CERNET2开通与CERNET建设十周年庆祝大会”。  大会由CERNET管委会主办,教育部科技司负责总体组织协调。国务院信息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基金委等8个部委、地方教委、CERNET主节点高校相关领导,两院院士、有关专家、国际友人,以及国际互联网组织和团体的代表共约900余人出席。8部委联合宣布,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CERNET2主干网正式开通。教育部部长周济发来了贺信、副部长赵沁平作了重要讲话,CERNET网络中心进行了成就汇报和演示。会议还向在CERNET建设十年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颁发了荣誉证书。庆祝大会后,举行了“CERNET建设十周年与教育信息化重大应用成就展览”剪彩仪式,参会代表参观了展览。本次社会反映强烈,CCTV、人民日报等媒体均做了大幅报道。  图1: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许勤、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共同开通CERNET2  图2: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作重要讲话  【行业门户网站】  http://www.moe.edu.cn/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http://www.edu.cn/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http://www.eol.cn/中国教育在线   http://www.cbe21.com/中国基础教育网   http://www.cvae.com.cn/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撰稿:教育部科技司 冯吉兵  审定: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忠、信息化处处长娄晶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