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成员组成、工作机构设置及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的通知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0:49:47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我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经我部研究决定,在原“教育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组建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原“教育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撤消。现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成员组成、工作机构设置及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纪要印发你们。  附件:1. 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成员组成、工作机构设置     2.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纪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2年3月5日  附件一: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成员组成、工作机构设置  一、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组织协调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与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  2.组织协调跨部门、跨行业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教育信息技术开发和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建设。  3.组织协调、归口管理、大力推进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4.承办其它有关事项。  二、领导小组的组成 组 长: 陈至立 教育部部长 副组长: 赵沁平 教育部副部长   郑树山 教育部部长助理、办公厅主任   李连宁 教育部部长助理、基础教育司司长 成 员: 牟阳春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   杨周复 教育部财务司司长   黄 尧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   张尧学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   夏 铸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   马 立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   靳 诺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   瞿振元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   谢焕忠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   李东翔 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司长   周其凤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咸立亭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   李 鹏 中国教育电视台台长 三、领导小组工作机构设置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我部科技司,不另设办事机构,具体工作由科技司承担。办公室主任由谢焕忠兼任。  附件二: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纪要(2002年1月17日)  2002年1月17日,教育部陈至立部长主持召开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吕福源、赵沁平副部长,郑树山、李连宁部长助理以及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有关司局、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会议的议题是:一、宣布教育部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及其成员组成;二、听取各有关司局、直属单位关于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三、讨论教育信息化的有关工作。  陈至立部长在会上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教育要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做贡献,要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教育的超前和跨越式发展,要利用教育已有的天地网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同时还要加强应用,办公要信息化,推动政务信息化建设。  科技司、高教司、基础司、职成司、师范司、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等单位,分别就本司局(单位)负责领域的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进展情况以及教育政务信息化发展思路等,向部领导做了汇报。  在听取有关司局(单位)汇报后,陈至立部长指出:有关司局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成效显著。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教育要实现超前和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步伐,否则就难以适应社会对教育和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我们要在实现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方面作出贡献。同时,在资源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也要做出贡献。这几方面工作都要给予重视。这几年,国家和我部非常重视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已将其放到突出地位。现在,大家对教育手段的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的发展,都有了紧迫感。学校普遍比较重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陈至立部长指出:目前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要抓好几项工作。一是要提高省域网和城域网速度。二是中小学,加快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步伐。三是整合教育信息资源库。四是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学校信息化建设支持力度。五是广泛动员,调动机关、企业和港澳台认识捐赠计算机。六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育观念的更新,积极推进研究型教育与学习的开展。七是推进教育软件产业的发展。学校系统应成为开发软件的主力军。  陈至立部长最后指出:我们要努力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农村乡镇中小学信息站也要纳入到国家规划之中。今年内我部要召开一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  赵沁平副部长在会上也对推进教育信息化提出具体意见:一是要求对教育信息化“十五”规划进行适当调整,要尽可能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二是“十五”期间教育部在进一步加大对高校投入的同时增加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三是要形成新的机制和体制,资源、软件建设要由粗放、零散方式向集约方式发展,注意整合一些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教育软件产业。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