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通过机制创新,从水、电、气等大量消耗的资源入手,积极探索节能新举措,努力创建节约型校园,同时调动师生节约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培养师生的节约理念和节约美德,使节约成为校风、师风和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学校多管齐下,大力推进节水工作,实现从“用水大户”向“节水大户”转变。在校园建筑面积、绿化面积和人员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学校积极采取节水措施。一是中水回用。2005年,占地273平方米、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中水站投入试生产。处理水源主要是洗浴、宿舍楼盥洗和管网废水及污水,处理后用于厕所、绿化和景观用水三方面。按日处理1000吨、目前自来水费5.40元/立方米计算,中水站每年将为学校节约用水36.5万吨,节约水费150万元。二是技术改造。学校大力开展办公和生活用水技术改造,水房采用节水型水龙头,卫生间安装大便器脚踏式冲洗阀和小便器感应式延时冲洗阀;新浴室和开水房安装IC卡,实行刷卡消费。三是灌溉节水。学校引进耐旱、节水型草种——墨冬草,降低用水量达30%,目前墨冬草的种植面积已超过全校草地绿化总面积的10%;应用节水型设备进行浇灌,共安装移动式喷灌头喷头200多个,微喷1000多米。绿化管线上全部安装计量水表进行监控,改变了大水漫灌浇灌方式,每年至少可节水2万立方米。四是细微处节水。改造原供水供暖管线,消除跑冒滴漏现象;建立每日巡视巡查制度,对全校范围水电使用情况随时检查,及时报修;将雨水及暖气沟废水规划并串连,形成较完整的雨水、废水回收网络。通过监测,学校用水量从2001年的73.2万立方米下降到2003年的56.8万立方米,下降幅度为22.4%;校园人数由2003年的1.2万人上升到2005年的1.5万人,但全校用水量基本持平,未发生超指标用水现象。 同时,深挖潜力,探索节气新方法。为解决供暖污染问题,学校将4台燃煤锅炉更换为燃气锅炉,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烧炉窍门:一是看炉压烧火,即相对固定锅炉的蒸气压力值,当压力达到临界值时炉膛火就不再增大,此时锅炉产生的蒸气量刚好满足供热供暖的要求。二是看天气烧火,即根据季节和气温的变化随时调整供暖换热器出水温度和回水温度。三是随时掌握锅炉外网运行情况。如从锅炉碱度的增长快慢判断锅炉的补水量、冷凝水回收及外管线有无破损等情况。四是加强气、电、水用量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五是进行“供暖管网水平衡节能”改造,采取分时分区供暖。即根据教学区与宿舍区的作息规律及取暖需求时间差来供暖。六是利用锅炉排缸的烟气温度把暖气循环水通过锅炉烟筒加温后再送入供暖系统中,提高给水温度。通过以上措施,2003年学校燃气费用实际支出585万元,低于预算值;2006年学校供暖面积从27万平方米增加到40万平方米,增幅近50%,但燃气费用仅为718万元,比2003年只增加了22.7%。 此外,学校还注重从小规模节电入手,逐步推进节电举措。如公共照明全部采用节能灯,改造日光灯的镇流器,装节电定时开关等。今年暑期,学校计划进行大规模节电改造,主要包括:系统节电、加装专用空调节电器、节电型的镇流器、改造校园路灯等。据测算,以上各项工程将分别节电15%—40%。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