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组委会。报(送)参赛作品的截止日期为2004年10月31日,以当日寄发的邮戳为准,逾期不再评审。 5.职教和高等教育组“多媒体课件”和“网上课程”每件作品缴纳报名费200元;基础教育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多媒体课件”每件作品缴纳报名费100元。 六、报送作品要求 1.报送作品须提交参赛报名表(见附件4)及作品光盘、作品简介、设计说明。 2.递交的每件参赛作品须单独刻录在一张光盘上,即一件作品一张光盘。要求递交的光盘无病毒,运行良好。同时递交软件的安装使用说明书。 3.各单位报(送)参赛作品时,应打印“参赛入选作品明细表”(见附件5)一份。务请附各单位联系人姓名及家庭电话、移动电话,以便及时通知入选作者到会答辩。入选作者名单将于11月25日左右通知并同时在网站上公布。 七、其它: (1)银行汇款 账户名称:中央电化教育馆 开户行:北京市商业银行营业部 帐号:01090520500120109074542 (2)邮局汇款 联系地址: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60号606室“大奖赛”组委会(邮编:100031) 联系人:孙季翔 冯策 附件:1.“多媒体课件”的参赛要求及说明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参赛要求及说明 3.“网上课程”的参赛要求及说明 4.第八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参赛报名表 5.省市参赛入选作品明细表(样表) 6. 关于作品编号的说明 附件1 “多媒体课件”的参赛要求及说明 一、多媒体课件的界定 多媒体课件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将图、文、声、像等媒体有机地结合,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教学软件。 多媒体课件分为单机版和网络版: 1.单机版是指在单机上运行的多媒体课件; 2.网络版是指采用Web等技术开发,用于网上运行的多媒体课件。 二、制作要求 1.视像、动画、声音等均应尽量采用通用格式。 2.运行环境不低于Windows98操作系统。网络版多媒体课件应能用Web浏览器播放。 3.资料的引用应注明来源,参赛作品应无任何版权异议和纠纷。 三、作品设计要求 多媒体课件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并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要求在教学设计、内容呈现、技术运用、艺术效果和创新性等方面符合下述要求: 1.目的性。教学对象和目标要明确,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特点。教学内容的选材要适当,逻辑层次清楚,重点、难点突出。教学策略合理,有助于支持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或探究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和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 2.科学性。内容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内容呈现的结构应能符合学习认知规律,满足教学要求。素材选用恰当,表现方式简捷合理。 3.技术性。媒体选用恰当,设计必要的交互,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学习进度可控,学习路径可选,交互参数可调。程序运行稳定,无故障,响应及时,播放流畅。操作简便、快捷,符合习惯,交互标志明显。导航、检索、帮助要方便合理。 4.艺术性。构图合理,色彩协调,风格统一。语言简洁、生动,文字清晰、版式规范、字体运用恰当。视像、动画形象生动,声画同步,有感染力。 5.创新性。立意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巧妙,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运用新技术并使用得当。附件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参赛要求及说明 一、参赛模式 本届参赛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简称“整合课”),其教学资源可从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出版物等渠道获取。 教学环境可选择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或其它具有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学场所。农村学校可选择在农村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教学环境上课。 二、参赛要求 1.本届基础教育组报送的科目限定为中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实践课,以后每年选择不同学科各有侧重地开展评选活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限报送四节“整合课”(可在限定科目内自选),每节课为一标准课时,已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的“整合课”不再参赛。 2.参赛的“整合课”应该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 运用教学设计原理,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目标,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维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注重学科教学的特点,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突出信息技术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中的作用。使信息技术由辅助教学手段发展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4.“整合课”力求在教学设计上创新,有鲜明个性。提倡教师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和信息素养目标,选择适用的技术,使之在日常教学中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 5.“整合课”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着力于学生认知行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独特体验,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均学有所得。 6.学科教学和信息素养目标达成度高,教学效果好。 7.参赛的“整合课”要求采用双机位拍摄,不低于DV格式质量,每个教学环节应有字幕提示,并须转为VCD光盘,报送2份。“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流程等文档资料用A4纸打印,报送6份,一定要同时提交电子文档(Word格式)。凡报送资料不符合要求的,将失去参赛资格。 三、决赛说明 本赛项将在各地报(送)的“整合课”中评选出30件作品入选决赛。入选教师在决赛地点现场演示入选的“整合课”,介绍教学设计创意,回答专家组专家和现场观众提问。演示、介绍、答辩过程后,大会将综合专家组评分和现场观众意见确定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由专家组评审确定,不参加决赛现场演示评比。 附件3 “网上课程”的参赛要求及说明 一、网上课程的界定 网上课程是在网络环境中,用某种平台支持的一门完整课程的教学软件,包括课程教学资源、主要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支持服务。 二、制作要求 1.资料的引用应注明来源,参赛作品应无任何版权异议和纠纷。 2.视像、动画、声音等均应尽量采用通用格式。 3.运行环境不低于Windows98操作系统。 4.“网上课程”的演示内容以CD-ROM光盘形式提交。 三、作品设计要求 “网上课程”要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应具备清晰的教学目标、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的作业与练习和合理的评价方式。要重视学习环境、教学管理系统、支持服务与评价体系的创建。 1.教学对象和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特点,选材适当,逻辑层次清楚,重点难点突出。教学策略制定恰当,有助于开展研究性教学,包括支持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和个性发展。媒体选用合理,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优势。设计足够的交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多种形式的练习,具有学习评价与反馈功能。 2.课程内容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教学体系完整,满足教学需要。教学资源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 3.系统具备良好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环境。连续媒体(视像、声音、动画)的播放可控,提供学习进度跟踪。导航明确。信息检索方法有效,知识点查找快捷、方便。管理功能可靠。系统运行稳定,链接正确。 4.界面构图设计合理,色彩协调,风格统一。语言简洁、生动,文字清晰、字体恰当、版式规范。视像、动画形象生动,声 画同步,有感染力。 5.总体设计力求创新,立意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巧妙,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力求运用新技术并使用得当。 附件4 第八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参赛报名表 软件名称 学科 作品 编号 参赛类别 基础教育组 多媒体课件:单机版□网络版□ 整 合 课□ 职教和高等教育组 多媒体课件:单机版□网络版□ 报送单位 制作单位 主要作者 联 系 人 电 话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