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全国农村地区全面推行新机制进行总体部署 2006年第5期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0:41:26 【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8月24日,国务院在中南海召开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次会议是国务院在总结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基础上,对全国农村地区全面推行新机制的总动员、总部署。会议的主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责任,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狠抓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会议由国务院副秘书长陈进玉同志主持。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条件的市、县都设立了分会场。各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分管教育的政府领导及财政、教育等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和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长参加了会议。会上,广西、贵州、重庆、湖北等四省(市)政府领导作了交流发言,财政部部长助理张少春同志、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作了工作部署;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西部地区实施新机制以来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和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对新机制明年在全国全面推开提出了明确要求。 陈至立同志指出,新机制在西部地区实施以来,起步顺利,开局良好,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农民教育负担得到减轻。西部地区春季学期落实免杂费资金近40亿元,惠及488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平均每个小学生减负140元,初中生减负180元。二是西部所有农村中小学都拿到了财政拨付的公用经费,保障了学校的正常运转,校长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来抓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三是为治理农村学校乱收费提供了制度保障,绝大部分学校除了代收课本费和住宿生住宿费外,其他方面都是“零收费”。四是近20万农村辍学学生返回学校,多年来一直困扰农村义务教育辍学率偏高的问题得到缓解,因贫失学的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五是推动了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促进了学校管理的规范化。 陈至立同志强调,西部地区的改革实践,为在全国全面实施新机制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一是必须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关键是落实好省级政府的责任。这次改革中,西部各省区都把改革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不少地方是政府“一把手”亲自挂帅抓落实,在经费上做到了“省拿大头”。二是必须在保证改革资金及时到位的同时,确保原来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但不减少,还应适当增加。为确保改革顺利推行,中央财政目前已落实改革专项资金133亿元,西部地区共落实改革专项资金48亿元。三是必须抓好协调配合,形成规范有效的经费管理工作机制,并坚决制止乱收费。 陈至立同志要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继全面取消农业税之后又一惠农举措。各地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精心部署,狠抓落实,确保新机制明年在全国顺利推开,如期实现国务院预定的“两年到位、三年巩固”的工作目标。具体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 高度重视并稳妥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是部分省份反映补助标准偏低的问题。各地应结合实际,合理分配和统筹使用好中央改革专项经费,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防止“挤出效应”。 二是部分地区教师实际收入水平下降的问题。各地要切实履行理应由政府承担的职责,对地方政府出台的、合理的、教师应享受且本地公务员已发放的津补贴项目,按照“谁出台政策,谁出钱”的原则,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三是校舍维修改造资金问题。长效机制建立后,中央财政给的钱不仅是稳定的,而且是增加的。各地要确保地方资金落实到位,并加强统筹规划,分清轻重缓急。 四是控制办学成本问题。各地要在权限范围内出台政策,尽可能帮助学校降低办学成本,使改革资金真正用在教育教学上,用在提高质量上,用在学生身上。 第二, 认真抓好中部地区的改革试点工作和明年春季全国农村全面推进改革的准备工作。 在中部地区进行试点,既关系到中部地区改革的全面推开,也关系到全国改革成败的大局,省级政府要加大统筹力度,本着“边推进、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把试点工作作为全面顺利推进改革的重要环节,精心制定好实施方案。特别是对前一阶段西部地区改革中遇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早进行研究,及时制定预案,力争在改革推开之前就把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周全,为明年全面顺利地实施新机制奠定良好基础。 中部和东部各省对明年改革工作的全面推开要及早做好准备工作。要逐县核定财力,摸清底数,科学确定改革方案;要着手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做好协调工作,并在明年预算中落实地方政府应承担的资金,省级政府应负起统筹的主要责任。已经先期实施新机制的东部省市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措施,提高工作水平。 第三, 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责任,务必做到责任落实、组织落实、资金落实及其他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是进一步强化和落实政府责任,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各地都要成立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认真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及各项配套措施;狠抓改革资金的落实,确保由地方安排的资金与中央同步增加并及时到位;要加强调查研究,选择一些县、乡进行蹲点,全程跟踪研究新机制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是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强化校长责任。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预算制度,把学校经费全部纳入预算,保证每笔合理开支有保障、有效益、有监督;加强校长培训和管理,对违规的要严肃查处,坚决防止“一边免费,一边收费”的现象发生。 三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同时,探索建立农村师资补充的新机制,组织好农村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工作。 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和正面宣传。建立农村中小学预算执行审计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出现截留、挪用经费现象。建立有效的政策执行评估制度,定期对改革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对改革成效显著的地区要进行表彰,并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鼓励。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四,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免杂费工作。 各地要加强调查研究,科学制定城市学校免除学杂费的办法,尽可能把准备工作做充分一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在近两年内要抓住重点,用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财力,首先解决好农村义务教育问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