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娅同志带队对云南、甘肃、新疆三省区“两基”攻坚工作进行检查调研 2007年第10期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0:39:27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根据陈至立国务委员关于“今年是这期攻坚计划的最后一年,要加大对困难较大、差距较大和工作不到位的地区的支持、指导和督促力度,确保完成原定目标”的指示精神,为督促有关省区进一步抓实、抓细“两基”攻坚工作,7月下旬至8月中旬,教育部副部长、国家“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小娅同志带队,对云南、甘肃、新疆三省区的“两基”攻坚工作进行了检查调研。  检查期间,检查组首先听取了三省区政府分管领导及23个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汇报,召开了座谈会,基本掌握了这些县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田欣、甘肃省省长助理郝远、新疆自治区主席助理靳诺,以及云南鲁甸县、永善县、镇雄县、彝良县、西畴县、广南县、澜沧县、西盟县,甘肃广河县、和政县、卓尼县、宕昌县、积石山县、碌曲县、玛曲县、岷县、武都区、东乡县,新疆于田县、莎车县、塔什库尔干县、阿克陶县、伊宁县的县(区)长参加了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23个县(区)中绝大多数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恶劣,属于高寒、高海拔、干旱或多灾等特别困难的县;有19个是“寄宿制工程”中央专项资金2000万元以上的县;云南的8个县和甘肃除岷县、武都区之外的8个县均为规划2007年以后实现“两基”的县。随后,检查组先后深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11个县进行了实地考察。  三省区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两基”攻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甘肃省2003年才实现“普初”,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普初”到“普九”的过渡,难度非常大,但各级党委、政府把“两基”攻坚工作摆在了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去年以来,陈至立国务委员连续8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教育部加强对甘肃“两基”攻坚工作的指导,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之后,为确保攻坚任务的完成,省政府发出了“打响百日会战,完成寄宿制工程”的号召,切实加快了“寄宿制工程”建设速度,要求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制度,每位县级干部联系一所项目学校,对项目进度、建设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秋季学期开学时可投入使用。省财政每年还将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以解决农村中小学危房问题。此外,从今年起,该省每年将为农村中小学增加5000个教师岗位,并从全省普通高校选拔5000名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不断充实教师队伍,缓解农村中小学师资匮乏的问题。  云南省在“两基”攻坚中,采取“一县一策”的办法,由党委、政府在攻坚县召开现场办公会,明确“两基”攻坚的目标与措施,集中力量帮助攻坚县解决实际困难。为保证留得住孩子,省财政今年安排4亿元专门用于扩大贫困寄宿生补助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增加投入后,全省每生每学年补助标准提高了100元。截至2006年底,全省已有116个县(市、区)实现“普九”,“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8.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用四年左右的时间消除和改造2000年前实现“两基”的经济困难县(市)的中小学危房,同时拿出专项资金为这些县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配备教学仪器、体音美劳卫设备和图书资料,逐步解决全区“两基”欠债问题。自治区坚持把“双语”教学作为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大力推进民汉合校。目前全区民汉合设学校已由2000年的461所,增长到2006年的787所。“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工程已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86个县(市)的6000多所农村中小学完成了“三种模式”任务,占全区农村中小学总数的94%,受益师生近200万人,“新疆教育卫星宽带网”年播出节目总量达到2700小时。  检查调研中,陈小娅同志对三省区为“两基”攻坚所付出的努力给予了肯定,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和希望。一是希望三省区继续高度重视“两基”攻坚工作,继续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规划2007年以后实现“两基”的困难县,更要把“两基”攻坚作为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切实履行好各级政府的责任。二是对特别困难的攻坚县要采取“一县一策”的办法。各有关省区要组织一个专门班子,研究这些县在“两基”攻坚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规划,统筹解决现有问题,分步落实攻坚目标。三是要管好、用好各类项目资金。由于“寄宿制工程”、“远程教育工程”等工程以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集中实施,项目多,资金量大,因此各地尤其县一级,一定要加强管理,逐步提高管理水平,规范使用资金,确保专款专用,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四是系统、有效地解决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随着“两基”目标的实现,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日益凸现。有关省区要根据不同县的情况,创新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机制,探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总体素质的有效路子。  通过调研,检查组同时了解到,各地攻坚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寄宿条件仍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如甘肃省反映,目前的寄宿条件仅能满足一半学生的寄宿需求,部分地方甚至不能做到一人一床,如果按小学生寄宿率20%、初中生寄宿率80%计算,全省农村中小学生活用房缺额634万平方米。二是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覆盖范围偏小,标准普遍偏低。甘肃省2006年约有53万多名贫困寄宿生得到了生活补助,约占贫困生总数的30%。2007年省财政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以提高牧区和少小数民族寄宿生的生活补助,每生每年由原来的239元提高到360元,但仍无法解决贫困家庭学生的生活问题。三是偏远山区教师紧缺与总体素质不高的矛盾并存。如新疆“双语”师资严重不足,已成为阻碍中小学“双语”教学推进工作的瓶颈。云南许多贫困地区尽管教师需求大、缺编多,但县级财政困难,无力解决新增教师的工资经费。四是农村教师周转房紧缺。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条件差,大多数学校都无力解决教师周转房问题,随着特岗教师、志愿者和城镇支援农村教师越来越多,这一问题日益突出。  在陈小娅同志对云南、甘肃和新疆进行检查调研期间,国家副总督学夏铸同志也带队赴青海、西藏,检查了这两省区的“两基”攻坚工作。检查组重点对今年要完成“普初”任务的青海黄南州泽库县,以及规划今年实现“两基”的青海海北州刚察县、西藏日喀则地区的“两基”攻坚工作进行了督查和调研。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