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发《关于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关于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0:37:35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实践基地,加强物流工程实验室建设。  (五)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和谐统一  鼓励物流工程专业本科生选修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第一课堂课程,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习兴趣,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人文和科技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鼓励开展以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扩展学生物流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为目标的公益劳动、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应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减少课内学时,加强课外指导。  三、基本培养目标  物流工程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工学学科作为理论基础,管理学科和工学学科相互渗透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物流工程项目策划、预测、设计和实施、物流装备设计与运用以及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从事物流系统设计、决策、管理、运营以及物流工程领域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四、基本素质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GCD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发展观;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物流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物流工程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关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五、基本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  物流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以下基本专业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管理、外语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够适应物流工程工作中的信息化和国际化需要;  2.掌握物流系统工程、系统规划、技术与装备、信息系统和物流自动化等物流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3.熟悉物流系统各环节的业务运作,了解物流工程相关企业的基本运作模式,掌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实施和运营的专业技术和组织管理;  4.熟悉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国内外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六、主干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七、标准学制  4年,学习年限可为3-6年。  八、授予学位  工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  九、学时学分  鼓励各高校推行学分制,完成学业总学时要求在2400-2900之间,总学分在140-200学分之间,各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具体确定。  十、课程结构  物流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及大类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课程4类;除学科及大类基础课为必修课外,其余每类课程均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各高校应根据需要自行安排选修课比重;每类课程可以采取理论讲授与实验或实践教学方式,有条件的高校应增加实验或实践教学比重。  1.公共基础课。根据教育部及各高校的统一要求确定,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外语课程、体育课程、军事训练课程、生产劳动课程、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等,具体学分由学校确定。  2.学科及大类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是物流工程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包括工程类、数学类、经济类、管理类等的课程,"运筹学"为各高校必需开设的学科基础课程,建议课程学分在3学分左右,其他的学科基础课具体课程及学分由各高校自定;大类基础课是物流工程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包括"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两门,建议每门课在2学分以上。  3.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课是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必修的主要专业课程,包括"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仿真"、"现代物流装备"、"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自动化技术"和"物流机械制造技术"。每门最低2学分,各高校应从中至少选择3门作为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  4.专业课。物流工程专业课程是学生系统深入学习物流基本理论和技术的课程,各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体现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专业方向,通过选修和必修、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的组合,充分展示各高校的特色。各高校可将专业课组合成若干模块让学生选择。  物流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所列的部分课程:"交通系统规划与控制"、"自动化仓库设计与运营"、"物料装卸与搬运工程"、"包装工程与技术"、"条码技术与应用"、"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采购管理"、"仓储技术"、"物流服务运作管理"、"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等。  物流工程专业课还包括实践教学课程、实践环节或实践性教学活动,如金属工艺实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物流系统综合模拟与优化、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  为适应物流国际化的要求,各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语教学或纯英语授课的课程比重。  以上课程分类可能与各高校的实际分类方法及分类名称有差别,各高校可参照本指导意见规定具体的课程内容。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