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杜占元同志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通知
来源:优易学 2013-7-11 0:31:13 【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我办于2012年5月28日在北京召开了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各地反响强烈。为更好地落实座谈会精神,明确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方向和任务,推动教育信息化“十二五”重点工作开展,我们整理了杜占元同志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现将讲话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实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附件: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二○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2年5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 杜占元(根据录音整理)同志们好! 刚才听了四位同志的发言,他们分别从自身实践出发介绍了各自好的做法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考虑和部署,我听后很受启发,大家确实做了很多工作。教育信息化任重道远,任务非常艰巨,我们要有更大的力度,更多的举措,特别重要的是要有更深的认识。 2011年教育部召开了三次教育信息化相关的会议。第一次工作座谈会主要目的是动员,讲清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第二次小范围的座谈会,主要目的是发现典型;第三次是资源方面的专题会议,主要目的是聚集已有资源,推动形成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概括起来,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去年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在今年的工作中,这仍然是个重点。第二是发现典型,有了好的思路还要有好的典型引路。教育信息化具体怎么做,大家都在探索,探索出好的做法,就要将之上升为政策加以推广。 今天是第四次会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的发布已经明确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思路,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也将召开,为什么还要开这个座谈会?一方面,国务院领导、教育部党组对教育信息化高度重视,国务院领导对此做出重要指示,特别是刘延东国务委员明确要求我们本届政府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要有所作为,我们要抓紧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的重要目的就是贯彻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快进度、加大力度推进此项工作。另一方面要推动做好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这项工作大家很期待,教育部目前还没有对试点进行批复,主要是因为大家对教育信息化当前的任务和形势、对试点工作的目的和要求理解还不够深刻,还不能达到我们对试点工作的要求。这既有地方同志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理解的原因,也有教育部工作部署的原因。但这项工作必须做好,不能马马虎虎批下去。这次会议我们一起探讨怎么才能把试点工作做好。 今天借这个机会我讲三个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核心内容。 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到底做什么?这是一个发展的问题,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个问题我们还要进一步地加深认识、深刻理解。 1. 深入理解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这是我们提高对教育信息化认识的关键点。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组织众多专家进行了多次研讨。为什么要开这么多次会,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教育信息化就难以真正推动下去。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简单的硬件设施不是教育信息化,你用的计算机再高级,iPad再薄,都不是教育信息化的标志,甚至从一定意义上讲不是教育信息化,仅仅是信息产品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有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教育教学的过程才是教育信息化。对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有清晰和深刻的认识,否则我们搞了半天就是拿一个信息产品去应用,甚至有些还用不上。检查的时候打开给领导看一看,领导走了又给盖上,过三年这些设备都过时了。这种做法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只有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作为教育信息化核心理念,我们才能找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找到推进教育信息化真正有效的路子,才能真正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2. 贯彻应用驱动的关键思路。教育信息化要从应用切入,而不是从硬件切入,硬件切入比较容易操作,但不是切入点,更不是着力点。 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我们没有规划人均计算机多少等硬件指标。这些东西好规划、好落实,也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但我们坚持没有写。我们担心写多了造成硬件导向。教育信息化如果做成硬件导向,就会和核心理念发生冲突,背离教育信息化应该前进的方向。 应用是我们真正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设备和软件是基础,也是教育信息化重要内容,但不是目标。应用是个过程,一种实践,一种结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及学习相结合的过程。每个学生、每个教师都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去体会、提高、改变。只有这样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才真正有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 3. 突出机制创新闯出新路。教育信息化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谁来建、谁来用、怎么用都要有新的机制,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方方面面已有的能够支撑教育信息化的各种条件、各种资源,不管是教育界内部的还是外部的。特别要强调的是,我们要通过新的机制吸引企业等多方面力量参与到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来,让大家共同参与、共同发展。教育信息化这么伟大的事情,仅仅依靠教育界内部力量去干是干不成的。 刚才湖南省的王厅长讲的就是我们要推荐的一个重要经验。我们已经去过多次了,其他省份的同志也可以去学习借鉴。湖南省与企业合作,由企业开发运营网络平台,全省30万职教的教师、学生每人每年只花16元使用平台,所有的网络课程、所有的作业,所有的教师互动、学生互动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在平台上,教师、学生、社会成员都是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者,一个课件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贡献,真正实现共建共享,实现教学互动。在可控可管的环境下,学生可利用手机、电脑、iPad等终端随时与老师、同学甚至企业一线的专家大师直接互动,共建资源,真正体现了学习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湖南的做法既有先进的理念,又有可操作的办法,是一个机制的创新,如果做好了是个大产业,可以推动信息产业与服务业的大发展。 教育信息化其他方面工作不是说都必须做成这样,但我们一定要探索一个好的机制。光靠我们自己成立一个单位,政府拨款,每年做多少资源等,这同样需要做,但政府要做的只是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的和一些特殊领域的内容,常规的普通的就要推动市场机制由社会来参与。我们要探索新的机制,特别是要引入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机制,不是政府一家包。 相信湖南的机制还可以进一步发展,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教育信息化过程一旦启动,信息技术和教育融合的过程一旦启动,就像互联网的发展,是不可阻止、不断发展、永无止境的。 4. 关注三基本两显著的基本目标。三基本:一是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二是要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三是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两个显著就是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 5. 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包括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与共享行动、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仍不完善,也不是今天就完全可以完成,但写在规划里,表明了我们的想法与决心。今天的会议就是把行动计划更加具体化、明确化,提出2012年及近期几年的目标。 二、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不是选几个地方给点钱买点设备做个样子给大家看看,主要目的是探索和创造实现教育信息化核心理念、关键思路的方法。 1. 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试点工作承载了非常重要的任务,至少有三个作用。第一,率先更新观念的作用。第二,推进现阶段工作的作用,已经明确的、好的东西要通过试点加快推进。第三,对还没有明确的、不清楚的起到探索路子的作用,观念不清楚的先要更新观念;观念清楚了,重点工作推进要靠它来引路;不明白不清楚的,具体操作上还需要总结的要通过试点来探路。所以一定要把试点摆在重要位置。 2. 试点工作的目的。试点不是评先进、树榜样。试点要起到探路的作用,可能有失败,失败也不是错误,是试点的需要。要有各种类型,既要有发达地区的也要有贫困地区的,既要有财政富裕地区的也要有财政没钱的,既要有老师充足的也要有老师不足的,既要有课程能开出也要有开不出的。探索在现有的情况下怎么把教育信息化推进得更快更好,这就是试点的目的。 3. 试点工作的要点。把握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核心,试点的要点也就不难把握。第一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结合;第二要探索以应用驱动为核心的建设模式;第三要探索引进新的机制;第四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特色之路;第五要突出国家近期的工作重点,紧密结合国家目前的重点工作。 三、准确把握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点。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是对未来十年进行的全面部署,但是当前的重点是什么,今年或者“十二五”期间干什么,这是我们当前比较紧迫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与认真总结分析,并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教育部对“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进行了反复多次的研究与提炼。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4月26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专门听取了教育部的专题汇报。汇报之后,国务院向各相关部门印发了会议纪要。 在汇报中,我们概括提出了三大任务和两个平台,简称“三通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十二五”核心目标。三大任务:第一是要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接入与网络学习环境的问题;第二是加强优质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每个班级都要用上优质资源,资源应用是我们的关键;第三是建设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环境,努力推动个人自主学习和教学互动。两个平台:一是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二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就是大家说的资源云服务平台。我们概括为“三通工程”,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这三通不是今年一年就能实现的,有的可能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这三通既有不同层次也有不同内涵的,有学校的,有班级的,有个人的;有硬件的,有资源的,还有具体应用方式、教学方式的;既有近期的,宽带网络校校通,这是近期要解决的问题;也有中远期的,比如资源问题在近中期都是重点,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要放长远一点,但意义更重大。从发展水平来看不一样,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宽带校校通是解决基本的网络应用环境,是最基本的条件,必须要实现的;资源问题是重要关键环节,我们要抓住;网络空间有引领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多做。这三通是一个整体,教育信息化也不是只做这三件事,但“三通工程”是“十二五”的重中之重、核心任务。 (一)宽带网络校校通。基本目标是到2015年之前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宽带接入问题,初步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基本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建设。强调基本,不是说一人一台计算机、一个教室一个白板;强调能够应用,规模和范围一开始小一点都没关系。重点是中西部,东部是宽带扩展和进一步提高的问题,但很多地方首先是解决有无的问题。 宽带校校通采取以政府政策支持为主,大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机制来推进。 政府政策支持是指政府要有规划,有宏观部署。大企业指的是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公司,现在有些省包括教育部在跟他们积极洽谈,也想制定一些政策,省里可以跟它谈,公司拿出资金来建设,国家给予部分补贴,地方补贴一点,争取在“十二五”把宽带通的问题解决。这是今年工作的重点。4%的经费用在哪里,我们各个省要提出明确的目标,还缺多少,怎么建,怎么完成,要有目标。东部地区宽带接入问题情况好些,但也需要提升。我们国家目前发展还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差别很大,我们只能提出一个平均的宏观的目标。但对经济发达省份来说应该率先清零。一个学校最后两三公里只需要几万块钱,不是完全解决不了,要有一个目标。我们与中国移动在甘肃搞了试点。那里应该算是比较特殊,比较难的,但也可以解决。所以对发达省份来说,可以提前完成。中西部难度稍大,要分几年,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