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教学模式上步子可以迈得快一点,促进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还要多渠道、多方式将优质数字资源向薄弱地区输送,向全社会开放共享,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要用足用好国家的政策措施,发挥后发优势,避免走弯路,迅速普及支撑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环境和师生的基本应用能力,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第三,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在我国推进教育信息化没有现成模式可以照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按照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要求,健全管理体制,确保有责任部门抓推进、有专门人员抓落实、有严格标准保质量、有各方资源作保障。要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专家咨询机制,促进决策科学化,做好顶层设计,同时落实职责分工,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要加强法制建设,完善与建设、运营、管理相关的制度,将教育信息化列为基本办学条件,纳入督导考核内容。要强化经费的使用和监管,根据各地发展阶段性特征,统筹安排经费使用,及时调整支出重点,合理分配硬件、软件、资源、应用、运营维护、培训等各环节的比例,把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使之发挥最大效益。加强项目管理和经费监管,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促进规范建设和资源共享。 第四,统筹兼顾,有序推进。我国人口众多、地区发展差距较大,推进教育信息化涉及多个要素,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宏观看,涉及各级政府多个部门、产业界及社会力量;从地域看,涉及发展水平不同的各个省区;从教育看,涉及各级各类教育;从信息化要素看,涉及基础设施、资源、应用、人才、技术、政策等方面。推进过程中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的关系。既要统一规划,前瞻布局,又要立足实际,针对区域特点和学校情况,加强分类指导,避免一刀切。二是整体推进与分步实施的关系。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需要一个过程,必须明确阶段任务,找准重点和突破口,按时间节点分步落实。三是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既要汇聚资源、集中力量、全力推动,又不能超越阶段和可承受能力,不切实际、不顾效果的“超前”推进,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四是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一方面,政府要履行职责,加大投入。另一方面,突破仅仅依靠政府项目推动的传统路径,探索“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投资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模式,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还要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引进国际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先进技术,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 同志们,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进取,推动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