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日,市教委在朝阳师范附属小学举办用行动续写雷锋日记、践行北京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现场观摩和展示学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全市中小学把学雷锋践行北京精神教育活动引向深入。
市教委副主任罗洁出席活动并讲话,他在讲话中要求各区县和中小学校要运用一切艺术形式,广泛宣传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要结合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丰富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要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建立学雷锋活动的长效机制。活动现场,学校通过教师论坛和学生活动向与会者汇报和展示了朝师附小师生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学雷锋践行北京精神的体会与收获。
多年来,朝阳师范附属小学坚持多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学雷锋活动,把学雷锋活动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探索和实践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四种模式,即志愿服务与德育主题活动融合,与综合实践课程结合,与校本课程结合,与社团活动融合。
一是志愿服务与德育主题活动的结合。“助残报摊”志愿服务在朝师附小已经持续开展了六年,每年都会有五年级一个班从六年级的同学中接过这个服务项目,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
二是志愿服务与综合实践课程的结合。依托各校区社会资源,老师带同学走进公园、深入社区去观察周边的现象,从而发掘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主题,并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将志愿服务渗透其中。
三是志愿服务与校本课程的结合。在和平家园,上下五千年浮雕墙纵贯社区,学校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社区课堂》。到社区浮雕墙进行志愿讲解,作为校本课程独特的评价方式。
四是志愿精神教育与社团活动的融合。朝师附小为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建立各种丰富的学生社团。社团的同学们利用节假日走进社区做传播文化小使者,孩子们用特长才艺开展志愿服务。
2009年开始,北京市教委在中小学系统开展志愿服务精神教育,委托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组织编写《学做志愿者》(小学)、《践行志愿者》(中学),目前已经通过北京市地方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今年9月将通过地方教材形式全面进入课程推进和实践阶段。两年来,组织中小学开展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将弘扬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精神教育有机结合。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特点,设定相适应的教育和实践内容。小学低年级学生侧重了解志愿服务的知识,从小学高年级到高中,学校结合区域实际、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对固定的志愿服务岗位。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一定量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开设地方课程,深化志愿服务精神教育,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志愿精神,使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更加深入学生内心。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导、组织学生以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等方式,积极践行志愿精神。通过师资培训、组织管理、评价奖励等举措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期开展,并形成长效机制。
日前,市教委下发文件,通过六大系列活动引导区县和中小学校把学雷锋活动推向深入,本次活动是系列活动之一。全市中小学教师和学生400余人参加活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