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委委员李奕、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李观政在北京市育英学校听课
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李观政讲话
市教委委员李奕在现场活动上讲话
关注差异 提升质量 促进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走进海淀活动现场
2012年11月20日,市教委基教一处和初中教育研究会在北京市育英学校联合举办“关注差异,提升质量,促进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走进海淀”活动,观摩了育英学校的研究课,海淀区教委做了主题报告,育英学校、上地实验学校、北部新区实验学校围绕活动主题进行了交流发言。来自区县教委中教科、会员单位、非会员单位代表及骨干教师代表420余人参加活动。
市教委委员李奕出席活动并讲话。李委员指出,举办这样的活动收获是多元的,既有海淀教育的深厚积淀和借鉴经验,也有可以反思案例。这样的活动就是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发展追求高品质的过程。
李奕委员就我市初中教育发展宏观思路提出了两点意见:
一、围绕初中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抓好抓实“三件事”。
当前初中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深化改革,促进内涵发展。初中发展要把握好宏观思路,把均衡目标落到实处。目前,我市已有11个区县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验收,初中教育基本进入了均衡发展新阶段,这个阶段要抓好抓实三件事:第一,更加强调发展。 要处理好均衡与发展的关系,既关注北京市的整体发展,也特别关注区县的均衡发展,是教育的协调发展。第二,更加强调需求与供给。教育的转变发展方式应该是关注需求,丰富供给。在宏观层面要加强调研,加强政策和机制建设;在微观的教学层面,只有做到教育对象的学情分析和教情分析,丰富供给体现在学校层面是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体现在课堂教学层面是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第三,更加强调教育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体现在教育中主要是尊重规律、尊重差异、尊重多元,教育活动要减少“排放”,即:多余的作业、无效的课堂和无效的教学。教育生态构建是实现穿越边界的共融共享,建立更广泛的教育协作组和共同体。
二、关注差异,落实好、发展好“三个呼唤”。
学生、教师、学校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三个核心要素,三个要素的差异和需求呼唤着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差异化发展。第一,需求差异呼唤学校差异化发展。国务院“两基”会议强调,有条件的地区适当扩大基本教育公共服务的标准。北京市在义务教育后均衡发展阶段均衡达标的基础上,要站在全球教育资源的高点和北京市建设“智慧城市”和“世界城市”的需要上把握学校差异发展。我们呼唤学校形成独特育人模式和各具特色的学校发展局面。第二,需求差异呼唤教师专业发展的差异化。正在实施的全市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不仅仅是全市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达标,而且更是教师专业发展“个性”成长的价值取向的达成,是培养有创造力、有“文化创意”能力的教师群体的展示活动。第三,差异需求呼唤学生的差异化成长。教育要站在尊重生命的高度去尊重学生差异,使学生的个性成长最大程度地得以保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基。做好北京初中教育,抓实抓好“三件事”既是保障,也是方法;落实好、发展好“三个呼唤”既是方向,也是发展的活力。
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李观政出席大会并讲话,她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主题契合北京初中教育发展方向,并对北京市初中教育研究分会的工作提出了希望和建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