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印发2010至2020年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科发社[2011]673号
来源:优易学  2013-7-10 16:36:49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规律,结合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的特点,到2020年,力争培养和造就3000—5000名生物技术高级管理人才。  四、政策措施  针对我国生物技术人才现状和未来需求,建立和落实人才发展的创新政策和保障措施,不断提高我国生物技术国际竞争力,推进我国生物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1.实施促进生物技术人才创新的政策。  改革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人才管理体制机制,鼓励科技人才潜心研究,改进科技评价和奖励方式,完善以水平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建立以财政支持为主的科研机构综合绩效评价制度;完善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对由高层次创新人才领军的科研团队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健全科研单位分配激励机制,向关键科研岗位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  2.实施支持生物技术人才创业的政策。  各级政府进一步完善加大吸引和支持生物技术人才创业的相关政策。制定土地使用优惠政策、设立创业启动资金等措施,支持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加强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继续加大对生物技术创业孵化器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创建创业服务网络,探索多种组织形式,为人才创业提供服务;制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向科技型企业流动的激励保障政策。  3.实施生物技术人才在产学研各领域间流动的政策。  整合生物技术领域中教育、科技、产业领域的人才资源,加速人才流动,是提高人才素质、发挥人才作用的重要途径。通过制定专门政策,在生物技术领域建立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双向交流制度,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模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支持企业、科研机构与高等学校通过联合建立实验室或研发中心等多种形式,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依托重大人才计划以及重大科研、工程、产业攻关、国际科技合作等项目,在创新实践中集聚和培养一流人才。  4.实施促进生物技术人才向边远地区流动的政策。  针对我国一些生物资源丰富、人才短缺和流失较严重的边远地区制定特殊的激励政策。结合西部等边远地区的生物资源特色,出台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创业人才和企业在当地创业,积极开发特色生物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实施科技项目倾斜、职务职称优先晋升等政策,鼓励优秀人才向边远地区流动,逐步优化人才地域分配结构;通过落实国家对艰苦边缘地区的工资倾斜政策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及各类生物科技人才的收入水平;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到艰苦边远地区服务和挂职锻炼的相关政策。  5.实施促进生物技术人才发展的财税金融创新政策。  制定优先支持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人才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各级政府不断建立和完善生物技术人才引导资金、发展资金、种子基金、创业投资和银行信贷等多层次、专业化的人才发展创新投融资体系;完善生物技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业贷款等办法,进一步完善生物技术知识产权、技术等作为资本参股的措施;实施扶持生物技术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税收和贴息等优惠政策。  6.实施支持生物技术人才参与国际合作的政策。  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生物技术人才回国(来华)创业,制定和完善出入境和长期居留、税收、保险、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担任领导职务、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参加院士评选等方面的特殊政策措施;建立海外高层次生物技术人才特聘专家制度,探索实行技术移民,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业或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加强生物技术领域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区建设,提供创业资助和融资服务;建立统一的海外生物技术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和海外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平台;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度,完善国外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措施,建立国外智力资源供给、发现评价、市场准入、使用激励、绩效评估、引智成果共享等办法;扩大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规模;开发国(境)外生物技术领域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完善出国(境)培训管理制度和措施;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与海外高水平院校、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推动我国企业设立海外生物技术研发机构;推荐优秀生物技术人才到相关国际组织任职;积极推进生物技术专业人才职业资格国际互认;加强博士后国际交流;发展国际人才市场,培育一批国际人才中介服务机构。  五、组织实施  1.加强领导。  建立国家生物技术人才发展相关工作领导组,指导、协调国家生物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提出重大政策和措施建议。建立人才信息库,建立高端人才联络等工作机制。  2.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不断完善现有的人才经费投入机制和结构,统筹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经费资源,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投入比例。调整优化现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和其他科技经费结构。  3.创造良好条件。  针对生物技术人才工作的具体需要,制定人才工作规划或计划。通过国家“千人计划”、“百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多种途径吸引人才,通过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学科和企业研发中心等途径聚集人才,使用人才。在科研队伍配置、后勤服务保障、行政管理等方面为优秀人才服务,形成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工作团队,保障研究、开发、教学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住房、家属安排、子女上学、医疗保障、出国手续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为优秀人才创造更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解除他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后顾之忧。  4.加强人才工作基础建设。  充分发挥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能和作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生物技术人才信息统计和分析机制,推动生物技术人才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人才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实现对人才的动态监测和服务;整合和分析各类人才资源信息,总结和探索人才成长规律,逐步完善各类人才评估考核指标体系;加强人才评估考核工作的实施,逐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