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铭旌教授为川大EMBA学生讲座
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在川大开讲“孙子兵法与科技谋略”
孙子兵法是不朽的军事巨著,被誉为“东方兵学鼻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当孙子兵法与科技谋略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昨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教授走上四川大学EMBA讲坛,进行了一场古代兵法和现代科技竞争谋略相融合的精彩讲座。
谋略是种艺术搞科研不能“工而不博”
涂铭旌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知识,对孙子兵法进行了剖析。他在同济大学读本科时,被同学们称为“读书匠”、“书呆子”。后又到西安交通大学任教,可是还是因为书生气太重,“做了七分成绩,却只收获三分成果;而同行有的人做了三分成绩,却收获七分”。为什么技术好、投入多却收获不足?涂铭旌说,自己想来想去,“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艺术问题,就是缺乏对谋略这门艺术的领悟。”
“谋略是一种艺术。”涂铭旌说,“后金融危机时代,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维分为人文艺术思维、创造发明思维、科技竞争思维、科技辩证思维。我已经带了几十名工学博士,但我常常希望他们走出‘工而不博’的困扰,多发展其他方面的思维。”
根据他的了解,在多届诺奖评审中,约有40%的获得者都涉及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他告诉在座者,“请记住这样的名言,科学——永无止境的前沿;科技——永无止境的竞争;战略决定胜
负;人人都需要战略。”
错失诺奖为例科技竞争要“知彼知己”
涂铭旌结合孙子兵法与当代科技的发展,并结合四川大学金属材料专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它相关实例,旁征博引地道出了孙子兵法在现代科技谋略中的重要作用。
他举例说,1965年中国大陆宣布:“人类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可是中国却没有得到诺贝尔奖,问题在那里?这是‘既不知己、也不知彼’的最好说明。”涂铭旌说,瑞典“诺奖”评委会专程来华却被拒绝,中国人对“诺奖”的无效申请成为了这项重大科学突破与诺奖失之交臂的原因。
“根据杨振宁的建议,中国人提出了申请,但为了三个单位之间搞平衡,推荐了四个人,诺奖规定,每个单项奖的获得者不能超过三人。”涂铭旌说,所以在科技竞争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要发展先定计现代企业要“未战先算”
“用兵之道,以计为首;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无穷;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因敌制胜,敌变我变;智、信、仁、勇、严,五德皆备,方为大将……”涂铭旌借用孙子兵法的七种用兵谋略,引用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例子,阐释说将兵法的谋略合理移植到科技领域,研究和制订科技发展、科技竞争的计谋,他认为,这正是现代企业迈向成功的秘方。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未战先算,运筹定计。”涂铭旌总结了自己运用孙子兵法的心得,他认为,在当今激烈的科技、经济和市场竞争中,应当事先制订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国家、地方和本单位的科技发展大计;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要用计为首,未战先算。成功的组织一定有成功的战略,而成功的战略一定有成功的领导者。 记者余媛媛摄影吴小川
□涂铭旌
1928年出生于四川巴县;先后在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任教;任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稀土材料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四川大学天科纳米材料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邀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省稀土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责任编辑:小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