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教授新成果能预测大肠癌是否扩散
来源:优易学  2010-1-27 16:55:43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肠癌已经是发病率第二位的常见癌症(在浙江省则位列第四)。据了解,癌细胞的转移目前是大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而且这种转移很难探测。所幸的是,浙江大学医学院来茂德教授指导的课题组,近日找到了预测大肠癌是否会扩散的生物标记。

  这种有预言能力的生物标记,其实是两种蛋白质,学名是TFF3和GDF15。来茂德教授指导的课题组是在大肠癌细胞的分泌产物中找到它们的。这项研究近日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杂志》月刊上,并被《ScienceDaily》等多家媒体报道。医学专家认为,TFF3和GDF15两种蛋白质可能成为准确预测大肠癌是否会扩散的生物标记。

  这两种蛋白质的预言功能是如何被发现的呢?据课题组成员吕炳建博士介绍,该项研究成果是在对来自同一个大肠癌患者的原发癌细胞与淋巴结转移癌细胞所分泌的蛋白质对比研究中发现的。课题组成员发现,TFF3和GDF15两种蛋白质在转移细胞中的浓度显著高于原始癌细胞。在对144名大肠癌病例和156名正常人对比分析后,课题组又发现这两个标志物预测大肠癌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确实较高,TFF3分别为73.7%和91.2%,GDF15分别为82.9%和82.4%。

  而在传统医疗手段中,还没有可靠的肿瘤标记物用于预测它的转移。像临床广泛使用的肠镜、影像学以及癌胚抗原检测法都存在技术局限,难以给医生术前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和评估。吕炳建博士告诉记者:“如果今后有进一步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将来预测大肠癌转移,有可能通过验血检测这两种蛋白质做到。”

  通过这种方式预测,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大肠癌患者的癌细胞转移概率,概率高的患者,会接受相对频繁的医学观察,从而得到更积极治疗。同时,参照该课题组这一研究思路,将来还有可能发现能预测胃癌等其他恶性肿瘤转移的生物标记,让更多患者受益。

  通讯员周炜

   记者沈蒙和

责任编辑:小丁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