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提升“未来农民”职业技能
来源:优易学  2010-1-27 15:28:38   【优易学:中国教育门户网】   资料下载   网上书店

省财政每年补助3亿元职校作为培训主体

浙江提升“未来农民”职业技能

2007-06-17

  记者日前获悉,浙江近年来进一步加快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的步伐,以提高“未来农民”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35元,列全国第三位;农民素质不断提高,科技对浙江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6%。

  据了解,2001年,浙江组织实施了“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百万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200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又进一步提出在全省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但随着培训工作的深入推进,对农民进行一般性的适应性培训已经不能满足青年农民的要求,对未能升入上一级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浙江各地逐步把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重心转移到对青年农民和农村预备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上来,着力提高农村新增劳动力的职业技能。

  浙江提出,“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提升劳动力素质行动计划”等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并把“千万工程”纳入到“行动计划”中。“行动计划”要求全面开展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进行6个月至1年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增强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

  在开展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过程中,浙江明确要求,培训应主要由办学条件较好、师资力量较强、就业渠道畅通的职业学校来承担。2006年,浙江完成农民和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占全省培训总人数的85%,有225所职业学校和557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被各级政府指定为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

  在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力度的同时,浙江各级党委、政府更加关注培训质量和培训的有效性。针对青年农民和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浙江明确提出,培训内容和培训要求应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培训基地在培训结业前要组织学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农业技术“绿色证书”)。浙江还积极探索各种培训模式,努力提高农民培训的有效性,尤其注重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使大批农民通过培训找到了新工作岗位。

  据悉,2004年,浙江实施“千万工程”以后,省财政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按比例进行补助,每年补助经费在3亿元左右。由政府“买单”让农民接受免费技能培训,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村劳动力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增强了培训的吸引力。

责任编辑:小丁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