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估价辅导:悄然兴起的企业评估行为财务学(上)
来源:优易学  2011-1-19 13:51:12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建筑书店

 

  三、企业行为财务学的形成及其假设 
  SHRAPE(1964),LINTNER(1965)等构建了一个著名的财务统计检验模型 ,即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这一模型表示,企业收益和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是投资者应注意的风险决定因素。1970年,FAMA在《财务杂志》发表《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回顾和经验工作》一文,重新定义他在早期关于有效资本市场的论述,使其有效市场假说与 CAPM在概念上达到了一致。
  但是,后来的很多研究发现,当相关信息没有完全在市场价格中得到反映时,CAPM是不能够解释有效市场的假说或者说与有效市场假说是不一致的。这些研究如小企业效应;)、“星期一效应和规模效应、“反向投资策略” 等等,都对有效市场假说和CAPM 的结合产生怀疑。大量心理学证据显示,投资者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不会都是理性的。其实际决策往往偏离现代主流财务理论所设定的最优决策模式,而且这种偏离对资本资产价格的影响不会因经过统计平均后消除。于是,一些学者意识到,需要以某种新的方法或理论来解释和预测投资者决策过程以及市场的实际情况。行为财务理论从而诞生了。《期望理论:风险下的决策分析》(1970),给出了解释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策行为的模型,并得出结论:(1)个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是以相对某个参考点的利得或损失为依据的,而不是传统理论认为的是以期 末财富为依据的。(2 )模型的价值函数是S型的。模型面对损失时是凸函数,面对利得时是凹函数。这表明投资者每增加一单位损失,其失去的效用低于前一单位损失所降低的效用;每增加一个单位利得,其增加的效用也低于前一单位利得所增加的效 用。(3 )价值函数中损失的斜率比利得的斜率陡,损失一个单位带来的效用降低要大于获取一个单位利得所带来的效用增加。因此,相对利得减少来说,个人更厌恶损失。(4)个人对极端的且概率很低的事件会过度重视,却易忽略在常规条件下可能发生的事件。  
  1980 年,提出“参考点” 概念。1992 年,他们针对概率转换问题又提出了累积期望理论。此外,对期望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发展。与此同时,财务学家和心理学家们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人们面临不确定条件的投资存在下列决策特征:(1)损失回避。人们对利得和风险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损失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同样大小利得的2.5倍。(2)意识帐户。对不同的股票,人们会以自身的情感账户记录作出投资决策。(3)过度自信。人们在投资决策中往往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过分自信。(4 )确认偏差的倾向。人们往往只是重视条件概率即所仅重视直观现象,而忽视先验概率(以往已经存在的知识)。这些研究成果解释了主流财务理论所不能解释或解释不好的大量企业财务异常现象,推动了行为财务学的发展。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xiaohan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