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公文写作辅导:通讯写作开头十五法
来源:优易学  2011-9-30 18:02:29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了头就不难。写文章也是一样,关键是开好头。不少同志起草行文感到开头很难,好长时间写不出一行。怎么办?我通过对建国以来全国通讯名篇的研究,认为其开头的写法可归纳为十五种。现介绍如下:
抒情式
  这是第一种,其写作特点是:
  饱蘸笔墨,满怀激情;
  捧出一盆火,温暖读者心。
  魏巍同志撰写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采用的就是这种手法。该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当然,我们的工农群众就是无比可爱的;可是这里我想说的是他们的子弟,那些拿起枪来献身革命斗争的工农子弟,那些为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战士们,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也许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地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明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丰富细致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到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读到这里,你能不被作者的激情所感动吗?你能不情不自禁地把通讯看下去吗?
描写式
  这是第二种。其写作特点是:
  语言生动形象,景物跃然纸上;
  吸引读者视线,给人深刻印象。
  通讯《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开头采用的就是这种手法。该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千钧一发。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十八日早晨,白雾茫茫,细雨蒙蒙。在湖南省湘江东岸枫叶红艳艳的群山之间,满载旅客的282次列车由衡阳北上,风驰电掣地向前飞奔。列车鸣着长长的汽笛进入了两山峡谷中的一个急转弯。一队炮兵战士拉着驮炮的战马,正沿着铁道东侧迎面而来。万万没有想到,一头高大的驮着炮架的黑骡被震耳的汽笛声惊怒,闯上轨道,站在铁轨中间,驭手使尽全力猛拖缰绳,黑骡纹丝不动。列车以每小时三十公里的速度向这匹黑骡冲去,相距只有四十多米,停车已经来不及了。老司机王治卫只觉得“翁”的一下,全身血液涌上头顶,他拉开紧急制动的“死闸”,势如雷霆万钧的惯性力仍然把千吨重的列车推向前去,车厢猛烈摇晃震动,车轮碾轧的铁轨吱吱尖叫。一场灾难眼看无法避免了!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从部队的行列中猛然冲出一个战士,他奋不顾身地跃上铁路,抢在机车前面,用尽全力把黑骡推出铁道之外。无法避免的事故避免了,旅客和列车得救了!但是,这个伟大的战士却被迎头撞到在火车轮下!……湘江水滚滚北流,巍峨的衡山高耸入云。江水唱着英雄的战士,高山赞佩英雄的战士!一个战士倒下了,几百个人的生命得救了!一个年轻的GCD员牺牲了,一个光辉的名字——欧阳海铭刻在人民心上!
  这个见义勇为、舍己为群的英雄战士欧阳海,是某部三连的七班长。他把自己暂短光辉的一生献给了人民,正如他生前在日记中所写的那样:“我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战,为人民献出问心无愧的一生!”
  读着这生动形象的描写,你心里能不激动吗?你的视线能轻易离开这篇通讯吗?你不想了解我们的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是如何成长的吗?
书信式
  这是第三种。其写作特点是:
  采用书信方式,报道所见所闻;
  尊称读者兄妹,倍感亲切感人。
  杨刚同志撰写的通讯《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开头采取的就是这种手法。该文的开头这样写:
  亲爱的上海兄弟姐妹们!
  我必须把这篇通讯直接写给你们,才能把这一次首都人民庆祝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上的一切尽可能真实地传达给你们。说尽可能真实是容易的,要做到可是很难。因为10月1日这一天是太伟大,太丰富了。甚至在今天,二十四小时之后,它的余风还在。街上还是红红绿绿的舞蹈队,秧歌队,游行队。二十四小时之后,依然满街都是红旗,都是锣鼓。从湖北来的老先生、老太太摇头赞叹,说昨天那一场大会是“从来没有过!从来没有过!”从上海来的老先生说:“啊,总算活到这一天,见到了!”从华北来的人激动得发不出声音,只是连续地、低低地赞叹:“啊,好伟大啊!好伟大啊!”从华南来的人也说:“这是有生以来没有见过的啊!”上海的兄弟姐妹们,那么晓得陈毅市长。昨天,陈市长望着天安门前红旗的大海激动地说:“看了这,总算是此生不虚了!”这是确实的。昨天天安门广场的大会完全具体地表现了一个初诞生的新国家的气象和本质:伟大,庄严,团结,民主,尤其是领袖与人民融合一致。它使人人相互亲爱,使人人要求向上,要求自己学好。
  听着这亲切的称呼,看着这生动的描述,你能不为我们伟大祖国的诞生而欢呼吗?你能不想知道在这伟大的时刻,毛主席和他们怎样在一起的吗?如果你是上海人的话,能不感到自己的代表和毛主席在一起而幸福、而高兴吗?能不因此更加如饥似渴地阅读全文吗?
对话式
  这是第四种。其写作特点是:
  洗耳恭听对话,再现采访现场;
  好似置身其中,倍感真实可信。
  喻权域同志撰写的《快乐的女社员》,开头采用的就是这种手法。该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小喻,你到哪里去?”
  在去新民村的路上,听到有人这样招呼我。我掉头一看,原来是新民村农业合作社的一群女社员。有扎着辫子的年青姑娘,有牵着小孩的大嫂子,也有梳着发髻的老大娘,…….一个个兴高采烈,嘻嘻哈哈,好不热闹。
  “就到你们村去。”我说,“你们到哪去了来?这么大一群,好象……。”
  “要问我们吗?哼!”领头的曾玉清把两个小辫一甩,说道,“我们都是第四队的女社员,全社第一个收完小春的就是我们。今下午没事,才去街上看了卫生展览回来。”
  “第一个收完小春,”我想,“有意思。”便和她们走到一起,边走边打听。
  ……
  你听,他们一问一答。聊的多么火热?如果我在现场的话,一定要听听他们继续聊下去的内容。你呢?
倒叙式
  这是第五种。其写作特点是:
  由近及远,很有实感;
  吸引读者,阅读全篇。
  魏刚焰同志撰写的通讯《红桃是怎么开的?——记党的忠实女儿赵梦桃》开头采用的就是这种手法,该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一九六三年四月二十七日的下午,汽车,人流,向咸阳市专署礼堂门口涌来。由陕西人委召集的表彰赵梦桃及赵梦桃小组先进事迹大会就要开始了。
  天空的电波,地面的电线,讲台上,人丛里,回响着这个二十八岁细纱女工的名字——赵梦桃。
  她,不在主席台上,不在观众席里,她,在哪里呢?
  在军大医院三楼最边的那个窗户下,她躺在病床上。
  花瓶里面插着红丹丹的花束,不知是哪个护士特意为这个节日找来的。房间里,只听见收音机里嗡嗡的交流声:再有几分钟大会的实况广播就要开始了。她半仰着,神情严肃专注,象是要从电波的声音里,听出那熟悉脚步、笑音、语声来。
  钟声响了三下,收音机里传来了庄严的军乐。她凝视着瓶中的红花,只觉一股暖流冲上胸口,在耳边,又响起那辚辚的车轮声……
  读完这个开头,你一定和我一样发问:赵梦桃是什么人?她一个二十八岁的细纱女工,有什么功劳值得如此大表彰而特表彰呢?随着“那辚辚的车轮声”,你肯定想弄个水落石出的。
摄像式
  这是第六种。其写作特点是:
  景物摄入镜头,然后一一分放;
  领略时代精神,犹如身临其境。
  中国青年报记者撰写的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开头采用的就是这种手法。该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1960年2月3日,农历正月初七
  现在整整是下午四点钟
  在首都王府井大街,车水马龙,热闹繁忙,商店穿戴着节日的盛装,人们满面春风地东来西往。就在这王府井北口八面槽的路东,有一家门市很小的国营特种药品商店。这时候,营业员们在笑盈盈地答对顾客,办公室里,算珠响个不停,快下班的,正忙着结帐。忽然,有人兴致勃勃地拿来一大把红红绿绿的票子:
  “同志们,今晚政协礼堂有精彩晚会,首都商业职工春节大联欢!”
  “好哇!”大伙乐的嘴都合不上了。
  ……。
  陡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了十分紧促的铃声,戴近视镜的营业员老胡,一把抓起听筒:
  “喂,哪里?”
  “长途!我是中共山西平陡县委,我们这里有六十一名民工发生食物中毒,急需一千支二基丙醇,越快越好,越快越好!”听筒里的声音十分响亮而焦灼。
  ……
  读到这里,我们似乎看到,在远离祖国首都的千里之外,有六十一名阶级兄弟的生命危在旦夕,成百上千人心急如焚,一场抢救生命的战斗正在进行。他们向首都求援,首都有关部门将如何办?这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生命究竟救下没有?这一幕幕的战斗情景,谁能不争先恐后目睹呢?
哲理式
  这是第七种。其写作特点是:
  喻事、喻人,浅显、易懂;
  一个深奥的道理,三言两语讲清了。
  李峰、余辉音同志撰写的通讯《“一厘钱”精神》,开头采用的就是这种手法。该文开头是这样写的:
  一厘钱,最勤俭的家庭也早已不放在眼里。可是却有手经百万元的厂长、会计、供销人员和长年给国家创造财富的工人,为少花一厘钱,给国家多积攒一厘钱,算盘打了又打,潜力挖了又挖。
  这儿写的,都是工业生产中的这类一鳞半爪。但是,它闪烁着社会主义建设真理的火花。
  是的,如今一厘钱算什么,谁能把它放在眼里呢?可是,作者却在这小小的一厘钱上做起文章来了,并给它戴上“闪烁着社会主义建设真理的火花”的桂冠,你说怪也不怪?他们说得是否有道理?你不想知道吗?
故事式
  这是第八种。其写作特点是:
  新闻内容,故事手法;
  童话寓言俱全,让人手不释卷。
  华山同志撰写的通讯《童话的时代》开头用的就是这种手法。该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传说有一条龙,它把头伸进黄河,就能把洪水吸干,它在天上打个喷嚏,普天下便是和风细雨。
  可是这条龙,水量很大,性子更是暴烈,常常一埋下头来,就连地皮也吸干了。一旦脾气发作,又吼的满天雷雨,一瞬间洪水遍地,还是不住地倾泻下来。
  几千年来,人们又怕它,又离不开它,总是想尽办法去感动它。每逢秋收以后,黄河沿岸到处给龙唱戏、祭酒,到处把一筐筐的肉和馒头,抛进黄河里去。人们用一切想得到的办法,表示满心的恭敬和虔诚,哪怕老婆孩子都随着茅舍的房顶漂走了,心里也不敢有半点怨言,惟恐眼泪触怒了它。
  可是年复一年,龙的脾气总是暴怒如雷,黄河两岸总是旱灾接着水灾。
  什么时候咱能有这么一条龙,它的水量如海,却有一副好脾气呢?
  人们乞求了好几千年,盼望了好几千年,总找不到一条好脾气的龙。
  今天才发现,这样的龙就是人民自己。
  正是我们自己,要在六年以内,修起一座大水库来,把大半条黄河的水全给装住,就像童话里的龙那样。
  自然这条“龙”和人民这条“龙”开战了。人民这条“龙”要锁住自然这条“龙”,可自然“龙”怎么甘心服服帖帖地让它锁呢?斗争肯定是激烈的,你死我活的。你不想知道它们斗争的情况和结果吧?如果想的话,且听下文分解!
诗歌式
  这是第九种。其写作特点是:
  利用诗歌形式,歌颂新鲜事物;
  写景抒情并举,引起读者注意。
  《GCD员》杂志记者撰写的通讯《要为真理而斗争——优秀GCD员张志新同林彪‘四人帮’进行殊死斗争的事迹》,开头采用的就是这种手法。该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你是丹娘的化身,
  你是苏菲亚的精灵,
  不,你就是你,
  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想当年渣滓洞的难友献给江姐的这首诗,移赠给革命烈士张志新同志。
  在林彪、“四人帮”最猖獗的时候,是她,一个普通的GCD员,不畏强暴,挺身而出,揭露他们反党,反革命的真面目。身陷囹圄之后,又是她,一个惨遭迫害的女GCD员,不向谬误投降,不向妖魔求饶,坚持党性,宁死不屈。在屠刀面前,还是她,我们党的好女儿,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壮烈牺牲在“四人帮”及其辽宁的死党惨绝人寰的法西斯暴行下!
  张志新同志是为共产主义真理而献身的。她不愧是中国GCD一个好党员、好干部,不愧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丹娘和苏菲亚都是苏联的民族英雄,为了苏联人民的解放,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江姐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丹娘和苏菲亚,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因此,当年渣滓洞的难友写诗歌颂她。作者把这首诗移赠给张志新同志,作为通讯的开头。一看这首诗,读者就自然地意识到:啊,“文化大革命”中的江姐、丹娘、苏菲亚诞生了!她这个优秀的GCD员是怎样和林彪、“四人帮”进行殊死斗争的呢?在刚刚开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久,在刚刚开始否定“文化大革命”之时,这个问题更加引起人们的注目,谁能不看个究竟呢?
因发式
  这是第十种。其写作特点是:
  读者已有所闻,可惜未知其详;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郭小川、马玉才、胡瑞松撰写的通讯《无产阶级战士的高尚风格——“南京路上好八连”纪事》,开头采用的就是这种手法。该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好几年前,先是在上海市人民中间和报纸上,接着在北京市和外地的许多报纸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新颖、响亮的、闪闪发光的名称——南京路上好八连。
  这个名字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兴趣。许多人谈说着它,许多会议上讨论着它,许多远方来信的信皮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它;同时,也有许多上海以外的读者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要求看到更多关于八连的报道。
  本文是在读者们的提示下开始动笔的。如同描述一切伟大的美好的事物那样,我们必须控制住这支感奋的笔,认真地、如实地一一道来。
  许多读者那久旱的禾苗,将得到细雨的滋润,他们怎么能不拍手迎欢呢!
  读到这里,难道你不想翻开第二页吗!回答是肯定的。
概述式
  这是第十一种。其写作特点是:
  抓住特点,画龙点睛;
  使人向往,引人入胜。
  马雪松同志撰写的通讯《“天鹅”的爱情——记芭蕾舞演员朱美丽的高尚情操》开头采用的就是这种手法。该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我见到朱美丽,是在演出芭蕾舞《天鹅湖》的舞台上。
  绛色的帷幕徐徐拉开,台上出现了葱茏的密林,湖边耸立着一座阴森古老的城堡废墟。一群白天鹅,从碧波荡漾的湖面上飘游而去。踏着柴可夫斯基那富有诗意的曲调,三个大天鹅舒展着柔美的双臂,轻盈起舞,领头的就是她——朱美丽。
  朱美丽,窈窕的身材,端庄的鼻梁,鹅蛋脸上闪烁着两颗明亮动人的大眼睛,真象她的名字一样,长得多么美啊!当我了解了她对爱情的高尚情操后,一种由衷的钦佩之情从心底升起,她,不但有着美丽的外貌,更有着美丽的心灵!
  故事要从四年前初春的一个星期天说起。
  她的名字叫美丽,她的外貌也美丽,她演芭蕾舞《天鹅湖》的舞姿很美丽,她的心灵是否美丽呢?通讯告诉我们,她的心灵比起她的名字、外貌、舞姿来更美丽。究竟美丽到什么程度?读完这个开头,难道你不愿意继续读下去吗?
自叙式
  这是第十二种。其主要方法有二:一是被采访者以第一人称自叙;二是采访者以第一人称自叙。
  被采访者自叙的主要特点是:
  被采访者出面,勿需作者代劳;
  景物跃然纸上,生动、亲切、自然。
  秦兆阳同志撰写的通讯《王永淮》,开头采用的就是这种手法。该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你打听王永淮吗?你算打听对了,我可跟他忒熟。你到七区去,咱们正好同道儿,我就跟你说说他的事儿吧。
  说起他来,一句话:他是好人。这如今他被人们选为邢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可还是那么好。
  你看这沿路的山。这不算山。那西边,你瞅,雾朦朦遮住半边天,那才叫山呢!在平原上住惯了的人,乍一到咱这地方,看到这走不到头儿的荒山野岭,真要发愁呢。就是咱们山里的人,有时侯也要发愁。你不知道,前几年,好多人想往山外搬家,想到山西去安家。就连我也是这样,老觉得一辈子钻在山沟里没出息。可是,王永淮这人却喜欢这山,他就在西边那大山里边,年年月月,爬山过岭,为老百姓办事,弄得人人都喜欢这山,人人都越过越有劲,你说怪不?
  他是一九五○年进山的。
  那时,是个春天,我正在村头……。
  多么亲切,多么自然,多么感人。谁看了这个开头,谁都急切地想知道王永淮是用什么回天之力,把人心紧紧拴在这深山沟里的。
  采访者自叙的主要特点是:
  笔者第一人称,面向读者说话;
  亦感亲切、自然,还能给人启发。福庚同志写的人物通讯《追老姚——记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代表姚濯新》,开头采用的就是这种手法。该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编辑室主任交给我一个紧急任务:采访天津乡村邮递员姚濯新同志。他向我竖起两个指头:“两天缴卷。”
  初春天气,一连下了几天几夜的雨,天还是虎起个脸,那么阴沉沉地,风,象许多把快刀子,使劲地割人的皮肤。我坐了汽车又坐三轮,转了差不多两个钟头,才在一个村子的拐角处找了他的工作地点:“李七庄邮局”。一顺四间屋,靠右边正在盖楼房,门口尽是雨后的污泥,害得我一进门就滑得摔了一跤。
  “有什么事同志?”屋内闪出一个矮个子,挺和气地问我。
  我正没好气,便说:“找你们局长!”
  “我就是。”
  “啊?”我吃了一惊,连忙掏出介绍信,说明我的来意。
  他显得很高兴:“老姚真值你们结结实实写一下。”但他一会儿又皱起了眉头,“他一早就下乡啦,怎么办?”
  ……。
  冒着刺骨的寒风,踏着泥泞的道路,被采访者一早就下乡了,记者怎么办?从标题看,他追去了。那么,他追上了没有?路上有什么周折?你不想知道吗?
提问式
  这是第十三种。其写作特点是:
  问题摆在前面,吸引读者去看;
  为了寻找答案,你能不往下看?
  新华社记者集体采写的通讯《当你睡熟的时候》,开头采用的就是这种手法。该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读者,你知道吗?当你们睡熟的时候,全国有多少人为了你们幸福的生活和明天的工作,在通宵紧张地劳动着。看吧!下面就是18日夜里北京很多夜间工作的人们。
  ……。
  是啊,在我们睡熟的时候,有谁还在为我们服务呢?作者提醒人们注意这个问题,并且用在首都一个夜里的所见所闻回答了这个问题。请问,谁不愿意了解为了我们幸福的生活和明天的工作而辛勤的人们呢?
  通讯分了十个小标题,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十个小标题是:“守候在孩子床边”,“为了明天的乘客”,“急救病人”,“黎明时的电报”,“通宵运蔬菜”,“拍《祝福》”,“洒扫全城”,“为了千百万读者”,“夜宵”,“零点二十八分接婴儿”。
  读了这十个小标题,你会初步意识到,啊,原来我们幸福的生活和明天的舒适工作,是他们用通宵的紧张劳动换来的!多么崇高的事业,多么好的同志啊!你一定会带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把这篇通讯读下去的。
悬念式
  这是第十四种。其写作特点是:
  抓住读者好奇心,巧设悬念迷住人;
  为了求得疑团解,手不释卷读起来。
  陈坚发同志撰写的通讯《王崇伦抓豆腐》,开头采用的就是这种手法。该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在中共哈尔滨市委副书记王崇伦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别具一格的哈尔滨市地图。图上用文字标明的,不是什么重要建筑物,而是分布在全市的所有豆腐生产车间。
  读完这个开头,你一定发问:一个堂堂的市委副书记的办公室墙上,为啥不挂这,不挂那,偏偏挂一张全市豆腐生产车间分布图呢?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为了解开这个迷,你肯定会不由自主地读下去。原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王崇伦是去年八月才到哈尔滨兼任市委副书记的。市委分工他负责全市的财贸工作。他就把‘抓豆腐’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
直叙式
  这是第十五种。其写作特点是:
  围绕标题,开门见山;
  登堂入室,尽情观看!
  邓拓同志撰写的通讯《访“葡萄常”》,和穆青、冯健、周原同志合写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开头采用的都是这种手法。
  《访“葡萄常”》一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北京崇文门外花市大街有一条胡同,名叫下唐刀,胡同里住着一家姓常的手艺人,外号“葡萄常”。
  常家本来是做料器玩具的家庭作坊,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什么葫芦,果子都能做一些;而最拿手的是软枝的紫葡萄,做得象真的一样。“葡萄常”的名声就由此而来。
  守着家传的特种手艺的技巧,常家的姑侄姊妹们竟都不出嫁。他们几十年来凭着自己灵巧的双手,辛勤的劳动,度着清寒的岁月;直到白发催走青春,她们也不后悔。
  现在,……。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一九六二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年最低水平。
  就是在这样的关口,党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
  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多么严重的灾荒景象啊!横贯全镜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
  困难,重重的困难,象一幅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的双肩。但是,焦裕禄是带着《毛泽东选集》来的,是怀着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来的。在这个贫农出身的GCD员看来,这里有三十多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九十多万亩土地。只要加强党的领导,一时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路来。
  第二天,当大家知道焦裕禄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下乡去了。
  不正是这些“围绕标题,开门见山”的开头,引人入胜,饱尝眼福吗?你能说他们开得不好,写得不美吗?是的,我似乎听到了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好,好,好!美,美,美!”因为事实正是如此。
  当然,通讯的开头写法不仅上述15种。其写法也应不拘一格,手法需要灵活多样,就是千方百计吸引读者把我们写的通讯继续看下去。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希望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创造更多、更好、更美的写作手法,把通讯开头写得更好更美!吸引更多的读者争相阅读!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