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经验:公文送审要做到“四个勤”
来源:优易学  2011-7-1 12:43:37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公文送审是一项严肃的程序性、参谋性、服务性工作,是发文办理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之一。因而,提高公文处理的质量与效率,就须在公文送审上下功夫。近年来,我作为公文送审人员,通过切身体会,认为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做到“四个勤”,才能及时准确安全地完成公文送审任务。 
  一、勤动脑  
  公文在送审之前要多思考、多动脑,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善于备好“公文”课。首先要了解此次公文产生的过程及其背景资料,上级或本级是否有类似文件,涉及那些方面知识及专业术语,要准确掌握公文说什么、布置什么工作,达到何种意图。其次要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领导的角度、群众的位置去读公文,透彻地理解文稿的潜在含义,多提几个为什么,多问问公文中政策规定和政治观点,是否有理有据,顺理成章。做到胸有成竹,准确回答领导在批文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再就是严把文字关、格式关、体例关。公文在送请领导签批前,力求文件中的文字结构合理简洁,格式文种正确规范,并坚持实行了“文要过三”(三必审、三必核)的原则,集众人智慧,确保公文不出错误与纰漏。  
  二要善于总结送审规律。“磨刀不误砍柴功”,细心观察用心总结办文的规律,总结送文的最佳时机。每天刚上班时,每周一上班时领导人一般都在办公室,每月初、月底,领导人都在办公室办公,还要利用县委办统筹全县性会议的优势,加强与县委、县政府总值班室的衔接,在第一时间就知晓领导行踪,真正做到文件不在领导人手中滞留,不在我手中延误。  
  三要善于创新送审方式。我们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又在规范基础上大胆创新,处理好急件与非急件的关系,简化手续与手续完备的关系,确保公文的效率。遇到急事急件,不分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创新方式送审。领导如果下乡,我们利用加密通信网或传真所在乡镇,让其签批;领导如果出差,我们利用政府网站将公文发至领导专用工作邮箱,同时电话告知;或者在经领导同意后电话报告形式读给领导人听,并做好记录,按其意见办理;发电通知在紧急情况下简化程序,由县委办主任直接签发。这样,大大缩短了公文送审时间,保证了公文的时效性。  
  二、勤动腿  
  腿勤在公文送审过程中尤为重要。一是勤快跑。急件要求在1天内送审完毕的,决不拖到第二天,正常文件也不过周。在送签的过程中,我们按领导人的排名顺序依次由低到高,实行了纵向送审,这样便于领导签批意见统一,也让我们能准确掌握公文去向、签批进度。二是快乐跑。送审过程看似简单却繁琐苦累,有时为了一个公文,我们来回从这栋办公楼跑到那栋办公楼,从县委大院跑到政府大院,一楼跑到五楼,一个文件签下来要跑好几公里。但是办文人员千万不要把身体上、心理上的不满情绪和怨言带给领导,始终坚持用感恩的心、愉悦的心情,珍惜这一次次的与领导人接触的机会,高高兴兴、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地去完成这项工作。  
  三、勤动口  
  在公文送审过程中,要敢于询问,勤于询问。一是多询问领导的去向。以便把握公文送签的进度,多向领导身边的秘书、司机询问,掌握公文的去向,尽量避免领导横传,以免一旦遗失公文,无据可查,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二是多询问公文中不明事项。拿到领导签批件时,应打开看一看、查一查,对有明确意见的要立即落实;若不明白,应立即返回询问领导人的具体意见。对一些决策显失完善的,主动向领导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完善决策的建议,供领导人决策参考。三是多协调沟通反馈相关情况。对领导提出的致疑,如自己无法解答,立刻咨询相关单位,出具相关依据,把所了解的反馈给领导。对在公文送签途中,文件如有实质性的改动,再次征求已签批的领导的意见。  
  四、勤动手  
  公文送审工作中要勤于动手,这样才能做到繁琐不紊、杂而不乱、快而有序。一是及时登记公文送签情况。每一天一个台帐、记录公文流转情况。在公文交接工作中,特别是放在领导人秘书手里不能及时签批退回的公文,要做好登记工作和履行签字手续。二是及时记录并落实领导指示。随身携带一支笔、一个本子,对领导在公文的一些意见、事项、口头批示,记录下来,并落实到实处。 
  我们坚持在公文送审中勤动脑、勤动腿、勤动口、勤动手,真正做到了优质服务、细心办文,提升了公文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