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明朝16帝,为何“三位”皇帝不葬“北京十三陵”
来源:优易学  2011-4-22 18:07:11   【优易学:中国教育考试门户网】   资料下载   职业书店

著名景区“北京十三陵”是明代皇家陵墓. 明代共有十六位皇帝,这里只安葬了十三位,另外那三位呢?  
   明朝,1368年-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元顺帝统治时期,爆发了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他南征北战。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从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母陈氏。年号洪武(1368年-1398年) 应天孝陵”到明毅宗 :“ 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讳由检,光宗第五子。母贤妃刘氏。年号崇祯(1628年-1644年)昭陵 。”明朝共传十六位皇帝。  
  大多史学家都认为明朝是16皇帝,从太祖到毅宗,也有的认为是17帝,加上安宗。有的人认为:“如果承认南宋最后两位皇帝,在福州即位的宋端宗赵昰,,景炎帝,,和在崖山即位的宋末帝赵昺祥兴帝,就应该承认明朝最后几位皇帝即19位,加上安宗,安宗,昭宗三位。” 
   明朝万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员腐化,关外女真叛乱,明朝开始 走向衰亡。天启年间阉党专政加快了这一进程的发展。至崇祯年间,多处爆发民变,后金军队也突破长城,五入关内。 
  公元1644年,大顺军队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但由明朝宗室在华南又斗争了数十年,直到明永历年间,1680年代,方被清军彻底灭绝。 
  南明至少有五个皇帝,两个监国。明安宗弘光帝、明绍宗隆武帝和明昭宗永历帝得到史学届普遍承认,鲁监国、潞监国没有称帝,不算;隆武帝弟弟绍武帝和永历帝一起称帝,但很快就殉国了,连庙号也没有,可以不算;定武帝据研究是讹传,也不算。   
明初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明成祖朱棣在位时以顺天府今北京为京师,应天府改为留都永乐三年,朱棣将北平改名北京,称行在,并设立北京国子监等衙门。永乐四年,他下诏在北京修建宫殿。1409年,朱棣巡幸北京,在北京设立六部与都察院,并在北京为逝世的徐皇后设立陵寝,已经显示迁都的迹象。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北京初步得到了繁荣。1416年,朱棣公布迁都的想法,永乐十五年开始大规模营造北京,永乐十八年宣告完工,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从此明朝根植于北方,除“南明王朝”外,大多皇帝在当时的北京寿终正寝。 
  1、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寝-南京明孝陵  
  大家知道,永乐皇帝朱棣把首都从南京迁北京后,开始建陵墓的,所以,他前边的两个皇帝,当然没葬在北京十三陵。是建在南京的钟山脚下的;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陵占地长达22.5公里,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陵内植松十万株,养鹿千头,每头鹿颈间挂有“盗宰者抵死”的银牌。为了保卫孝陵,内设神宫监,外设孝陵卫,有五千到一万多军士日夜守卫。清康熙、乾隆帝南巡时,都曾亲往谒陵,还特设守陵监二员,四十陵户,拨给司香田若干。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孝陵地区成为太平军和清军对峙的重要战场,地面木结构建筑几乎全毁。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
热点资讯
热门课程培训